宋玄真带三个孩子去寺庙里上了柱香,从寺庙出来,恰好碰见县学里下学。三三两两结伴的学子从县学走出来,和后世不一样的是,古时的学子年纪不一,考中秀才的,有十七八岁意气风发的少年,也有人正值壮年,甚至头发白了的老人也能见到。
出了县学,大多学子都是埋头离开,也有人饿了在县学外头的小摊上买吃的。
今棠注意了一下,有一个叫做“状元包”的摊子卖得最好。
她和宋均鹤两人凑上去,到状元包的摊子看了看,包子做得要比街上的小,馅料都是素的。不知道是不是寓意起得好,卖得贵一些,一个五文钱。
旁边的摊子有煎饼、冷元子,都比状元包贵。
宋今棠买了一个包子,和一份冷元子,带过去和宋玄真母女一起尝。宋玄真看着她手里的吃的,问:“棠儿,这、这些都是你买的?”
“嗯,我娘说,既然要来摆摊,当然得尝尝街上卖的东西味道是怎么样的。”
宋玄真以为她只是带几个孩子来一趟,哪想到这么多,“哪能要你一个孩子开钱,花了多少,小姑补给你。”
宋今棠才摇头,宋均鹤突然插嘴,“一共十二文钱,小姑你补给我吧!”
“哥哥,我要给娘说你要小姑的钱。”
“我没有,是小姑要拿的!”
“你接了就是要了。”
有一个小家伙盯着自己,再馋那十二文钱,宋均鹤也不敢要了。还在心头骂了今棠一句这个死丫头就会告状。
四人把买来的状元包和冷元子给分了吃。状元包里面是豆腐和各种菜包成的,味道一般,外皮做得也不够松软,只图个垫垫肚子,冷元子是占了这初秋的便宜,天气热了,大伙愿意买点凉的尝尝。
实际上,元子一不甜二不软,有些吃起来还干干的。
宋今棠心里有了底,就和宋玄真他们一起打道回府了。
去街上逛了这么一圈,宋今棠对他们做出来的冰粉十分有信心。傍晚用膳时,宋玄青一家依旧没有叫小妹一起过去吃饭,理所当然地把招待宋玄真的事交给二房。
记得上午从宋均鹤那儿听来的话,宋玄真吃了晚饭,对宋玄章夫妻道:“二哥二嫂,明个儿我就带小翠先回去了,这次来,辛苦你们招待我和小翠。”
孟小翠刚和宋家兄妹俩混熟,还想留在这边儿玩呢,一脸不愿地扯了扯母亲的衣角。
瞅见她的小动作,卢秋月说:“本来回来一次就不容易,怎地不多玩几天再回去?”
“小翠她爹还在家呢,我得回去操持家务,就不打扰你们了。”
孟小翠又扯了宋玄真一下。宋玄真就当没看见,压根不理她,她把婆家搬出来,卢秋月这个做嫂子的,总不能让她把家里扔下。
这时,宋今棠突然凑过来,“姑姑,我们明天要去卖冰粉,你回去了,谁带我们去卖东西呀?”
宋玄真一愣,“不是还有你娘……”
“娘身体不好,出不了远门,你和小翠姐姐一起留下来帮我们不好吗?”
卢秋月趁机道:“对,而且你难得回来一趟,多留几天姑爷肯定能理解。”
“可……”
宋今棠连忙打断:“小翠姐姐,你明天和我们一起去卖冰粉好不好啊?”
像是生怕宋玄真拒绝,孟小翠连忙点头,然后又一脸希冀地看着母亲。宋玄章见状,顺势劝了一句,这下,宋玄真还真没法说自己要回去了。
准备好第二日去县学门口卖冰粉,宋家兄妹需要提前一晚上把冰粉准备好。除此之外,还要估计冰粉使用的配料。
目前桂花是最多的,像味道好的山茶花酱没多少,可以卖得比桂花冰粉贵,也能准备得少一些。以及,盛冰粉的容器也要考虑。
在这上面,宋玄真帮了大忙,家里还剩的粽叶都被她拿出来,全部叠成一个锥形的容器,倒水进去竟然也漏不出来,用来盛冰粉再合适不过了。
几人在灶房里忙碌,朱氏和宋玄青看着窗户纸透出来的煤油灯光,宋玄真问:“老二一家到现在都还没有给你说,咱们两家以后一起吃饭吗?”
朱氏翻了个白眼:“他们一家子就是一群白眼狼,哪里还记得我们!”想到那天卢秋月连一口冰粉都不肯给她喝,朱氏心里那个气,“不是你去找二郎说的吗,二郎也不答应?”
宋玄青皱了皱眉,“原本我和二郎说得好好的,棠儿那小鬼突然跳出来,也不知道他们母女给二郎下了什么迷魂汤,让他和我这个大哥都疏远了。”
原本对待宋玄章,宋玄青夫妻十拿九稳。
却偏偏有人出来碍事儿。
朱氏眼珠一转,突然觉得有些不对,“怎么又是那丫头?”
“你这是什么意思?”
“上回我就在想,是不是那丫头把人故意领去上山。宋均鹤是个傻小子,没那心眼,宋今棠又是带人找果子,又是做冰粉,这回还故意坏你好事,你说玄乎不玄乎?”
宋玄青不可置否,摇了摇头,“棠儿才三岁。”
“三岁看老!她跟她娘一样,从小就是个人精,一肚子的坏水。大郎,她都坏咱们几次好事了,不收拾收拾她,迟早要蹬鼻子上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