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的路上,浮现在裘江脑海里的,不是感情世界里的两个女人,而是带他走上律界的女强人。
对于敏慧,裘江最初的感情是敬重中带着功利性的喜爱。
敏慧不是漂亮女人,但身材高挑,气质出众,目光如出鞘的刀锋。她行事果断,霸道犀利,跟在她后面做事,基本没有发言的机会。裘江也不是温良恭谦的人,年轻气盛,一边跟她学做事,一边想着独立做事时如何大展神威。
敏慧之所以招了没有业务经验的裘江,是因为她已经小有名气,刚刚脱离原律所自己挂牌。高振海是她挖来的人,挖来之后,接触多了,总觉得他有点虚头巴脑,并不象言语间表现得磊落阳光。
她记得有位哲人说过:判断一个人,不要看他说什么,而要看他做什么。自己还不够老练,竟然听着他光明磊落的豪言壮语,就以为遇到志同道合之人了。
自己挖来的,不能立即赶走,敏慧决定亲手培养值得信任又会做事的伙伴。
“敏达事务所”走上正轨之后,敏慧开始跟老公打官司,争房产和儿子抚养权。敏慧什么都不愿意丢,儿子要,房产也要。男人狠心绝情,二选一,要儿子就净身出户。
“凭什么?你是过错方。”
“就你那些证据,我也有。”
男人也早有准备,找了了解敏慧的律师给她下套,利用她创业之初的关系,把帮助她的“贵人”牵扯到离婚官司中。敏慧不怕,但担心连累他人,况且他们之间的确有一点尚未说清楚道明白的感情。
敏慧担心满盘皆输,得不到儿子,得不到房产,又得罪对自己有恩有情的人,于是放权让裘江处理所有业务,做决定时联系她。
裘江终于有了小试刀锋的机会,独自做主处理了两件事。他认为,我既然可以独挡一面,就不需要再三再四地请示;让老大分心,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错误,比如说,要不到儿子抚养权。
以敏慧的个性,怎么能认栽?但她就是退了一步。具体原因只有她自己清楚。
她厌恶那些没有错误却为了孩子选择净身出户的女人。她不要做悲悲戚戚苦苦挣扎然后才成功的女性。她选择要房子和存款。当然她也有盘算。男人的小三她见过,不是良善之辈,肯定对儿子不好。她选择每周见一两次儿子,收集证据,时机成熟再打官司把儿子要回来。
离婚手续一办完前夫就把儿子送到老人身边,告诉儿子妈妈找了野男人,要房要钱不要他。儿子很快被爷爷奶奶洗了脑,不肯认她。律所刚刚走上正轨,她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看儿子。时光匆匆,儿子不知不觉长大了,再去见,儿子拒绝见他。
敏慧后悔了。准备打官司要回儿子抚养权时,男人再婚,婚姻对象不是小三,而是一个海外归国的离异女人。女人成为男人事业腾飞的坚强后盾。敏慧只能收起要儿子的心思
离婚时所谓的房产不过是一套房和几十万存款,虽然不多,却让她有了安身之处,也有了事业发展的资本。现在她有房有车有钱,与儿子的距离却越来越远。
对于敏慧而言,失去儿子不是不可挽回的错误,裘江的决定才是。
有一件争夺家产案,看着不起眼,却埋藏着敏慧的大心思。她没必要告诉裘江底牌,也没想到他会自做主张。这件事的开端和发展是“小老鼠拖木锨,大头在后头”,敏慧的处理方式是“放长线钓大鱼”。“和为贵”的建议不是不打官司,是获取信任之后打大官司。裘江看到开端就以为明白了敏姐一颗慈悲为怀的善心,将事一下做实了。委托人在裘江的劝说下让步了,真的进入“和为贵”的境界。
敏慧没有争到儿子抚养权,还差点把“贵人”拖入泥潭,正是怒火中烧的时刻,裘江把处理方案和结果一并送到面前。敏慧只想把他嚼得渣渣都不剩。
后面的发展裘江一直觉得有点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