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不考虑俄国人更习惯于喝伏特加的因素,单就他们俩体质上的这种差别,就能把卓经武给坑死,可怜的他还傻傻的惦记着跟人家拼酒呢。
果不其然到了晚餐的时候,霍尔瓦特先生开始了他的表演,二两一杯的伏特加一杯接着一杯,正餐还没上来呢,卓经武已经被灌的头晕眼花舌头都大了。
卓立仁一看不好,赶紧跟霍尔瓦特夫人苦求解围,没想到霍尔瓦特夫人虽然笑得花枝乱颤,可就是不肯帮忙,看得出来她还记恨着中午的事呢。
卓立仁没招了,看着在父亲身边都快急哭了的母亲,卓立仁灵机一动,想起来一个办法,他知道,这个时候跟已经被酒精冲昏了头脑的霍尔瓦特先生说什么也没用,还是得从霍尔瓦特夫人这里着手。
卓立仁在心里打着草稿,跟霍尔瓦特夫人说道:“尊敬的夫人,我听说您办了几所音乐学校,免费教育那些平民子弟学习音乐知识,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善举,我向您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可是您是否知道,还有多少穷人家的孩子,因为没钱上不起学呢?这些孩子并非不够聪明,也不是他们不够努力,仅仅只是因为他们的父母没钱供他们上学读书,所以他们就几乎没有任何机会,成为这个社会里的有用的人。
问题是我们现在非常需要有一定技术的人员来为我们工作,可是却找不到这样的人。所以我有一个想法,既可以帮助那些穷人家的孩子学到知识,又能让我们的工厂找到技术工人,不知道您是不是感兴趣?”
霍尔瓦特夫人果然很有兴趣的问是什么想法?办学校——卓立仁的回答简单直接清晰明白,霍尔瓦特夫人有些不明白的说,她不是已经办了几所音乐学校了吗?难道还不够吗?
卓立仁给她解释说,自己要办的不是音乐学校这种艺术类的,而是包括机械、纺织、商业、会计等等这些,范围更广泛的各种职业技术培训学校。
卓立仁认为,现在的哈尔滨通过中东铁路的带动,已经进入了一个全面快速发展的阶段,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职业工人的支持。
就以中东铁路来说,这几年对于技术人员的需求快速增长,已经是刚开始时的十倍还多,仅信号员这一个岗位,去年就需要招400个人,最后只招来不到300人。
其它的工作岗位如道线维护、道班管理、路轨抢修包括火车司机,这些技术工人一直都没招满,原因就是在中国的那些外国人不屑于干,中国人识字有文化的不想干。
没文化的人培训起来非常麻烦,至于计划员调度员小站站长这些,对于文化知识水平要求更高的,除非俄国人自己培训,想从外边招门都没有。
卓立仁告诉霍尔瓦特夫人,自己家的纺织厂的两个维修工程师都是英国人,他们的薪水是中国人的一百多倍还不愿意干,天天吵着要回国,弄得卓立仁的父亲是烦不胜烦。
可是那个年代纺织机械的质量远没有现在那么稳定,卓家的纺织厂现有各种纺织机械800多台,不说是天天都需要修理也差不多,离开这两个英国人就玩不转,还没人能够替代他们。
尽管当初去英国买设备的时候,卓经武就在儿子再三提醒下,坚持要在合同上面注明,供货方必须保证,全部设备的正常运转率不能低于一定的百分比,否则就要追究厂家的责任,并且要求赔偿。
可是中国离着英国实在是太远了,那个时候的北洋政府比满清也没强到哪去,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在背后支持,这个官司就没办法打,真打了结果也难以预料。
如果这两个英国人一走,用不了一个月,那些纺织机就能给你停下来一小半,要命的是所有的配件都在厂家手里,一旦断供就彻底没咒念了。
卓立仁啰啰嗦嗦的说了半天,霍尔瓦特夫人就是那么笑眯眯的听着,不说行也不说不行,卓立仁的用意她很清楚,无法就是想给父亲解围。
一开始的时候,她还有点幸灾乐祸看热闹的意思,反正自己男人已经进入到了那种酒神的状态,越喝越精神,越喝越清醒,再看卓经武已经喝的东倒西歪眼睛都快睁不开了,霍尔瓦特的脸越来越红,卓经武的脸越喝越白,再过一会俄国男人就会完胜。
卓立仁说的这些她都知道,这些事情还是让男人们去操心吧,可是当她听到卓立仁最后的两句话时,却不由得在心里泛起了一阵波澜。
卓立仁说的是,音乐当然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给人带来高雅与快乐,但是音乐不能让那些穷人家的孩子吃饱穿暖,更不能解决他们没钱看病的困窘,只有让他们通过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术,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