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来自于俄国总督的这份请柬有什么特殊之处,就不能不提一下1915年的哈尔滨,这种尴尬的政治环境。
咱们前面说过,日俄战争之后,两个强盗瓜分了中东铁路沿线的利益,从长春往南被称为南满铁路,铁路两边所有的矿产土地全部权益都归了日本人。
长春以北还是俄国人说了算,哈尔滨当然也在其中,就算是从满清到民国,都在哈尔滨设立了滨江关道,跟一个摆设没什么区别。
除了上面这些,还有一个让所有的中国人都痛恨的,就是连俄国人带日本人,都在各自控制的区域里施行种族歧视政策,在南满,日本人是上等人,中国人是最下等的,就连那些朝鲜人都比中国人的等级身份高,日本人比较喜欢通过朝鲜人来管理控制中国人。
俄国人也是一样,那年头的哈尔滨,所有的外国人都比中国人身份地位要高得多,其次是俄国人看不上的犹太人,还有蒙古人这些。
尽管卓经武现在已经是一位很成功的商人,为了方便与那些俄国人打交道,还入了东正教,可是在俄国人面前,他还是一个二等公民。
在他成为哈尔滨市国民议会的议长前,几乎没什么机会见到那位高高在上,深居简出的总督大人,只有每年东正教俄历新年时,在新落成的圣·索菲亚教堂进行每年一次的‘大礼拜’,才能与别人一起,排队来到总督大人面前,也不过就是简单的握个手,低头行个礼就完了,那位总督大人要是在别的地方再跟他见面,还能不能认出他都不知道。
其实不要说是卓经武这样一个普通商人,就连道台府的那些官员,在俄国人面前也没什么存在感,除了那位府尹大人,敢跟俄国人直着腰说话的没几个。
卓经武因为是东正教的教徒,他在大部分俄国人那里还是可以正常交往的。等到他成为议长之后情况就开始发生改变,基本上他每个月都会在各自不同场合,与那位傲慢的总督大人见面,坐在一起喝茶的机会也渐渐的多起来。
毕竟国民议会这种新生事物,在俄国也是比较受重视的,包括沙皇本人都说过,愿意通过国民议会来更好的解决一些民生问题,总督大人自然也不会拒绝在亲民方面做些表面功夫。
卓经武做了议长之后,虽然也有机会去总督大人家里‘做客’,其实也就是随大流,跟着别人一起去坐一坐喝点茶,顶多再给你端上来几盘小点心,说一些诸如天气不错的话之后就送客了,像今天这样收到这种正式请柬卓经武还是头一次。
这里边还有一个细节,就是这份请柬上是那位总督大人亲笔签名的,这就表明总督对于这一次的邀请是认真的,而且十分重视的态度,也就难怪卓经武如此模样。
卓立仁看过请柬的内容之后才明白,那位总督大人不仅邀请父亲去家里做客,请柬上面清楚的写明了——‘邀请尊敬的议长阁下携夫人以及贵公子一同赴宴’。
再看看时间,他又迷糊了——明天中午,这是什么鬼?明天是大年初一啊,除了家里人,谁会在大年初一请别人来家里吃饭的?
就算是中国人之间有互相拜年的习惯,你一个老毛子跟着掺乎啥?卓立仁现在有点明白,父亲为什么看着这份请柬,脸上会有那种便秘的表情了。
谁知道他还没安慰父亲几句,就知道自己误会了,闹了半天,父亲不是因为大年初一要去一个俄国人家里吃饭心烦,让他父亲心烦的是,请柬上面明确写明了,要带着卓立仁去。
卓立仁这才明白父亲的心思,卓经武觉得,自己十有八九是因为儿子当上了那个什么署长,自己才有这个面子得到总督大人的请柬,这种感觉让他很是不得劲。
可是这个话又不能跟儿子明说,说出来不够丢人的呢,于是自己坐家里生闷气。卓立仁也没办法,只好换着花样去抚慰父亲那颗‘受伤’的心。
最后还是卓立仁的母亲,听见儿子回来从楼上下来,马上进入‘夫妻正常模式’,把他父亲好一顿‘排喧’,连挖苦带挤兑的,说他还不如自己儿子明白事理,居然还敢‘嫉妒’儿子,今天晚上是想一个人睡客厅不成?卓立仁的父亲才满怀‘幽怨’的表示夫人误会自己了。
因为第二天要去总督大人家里赴宴,卓立仁与父母在三十晚上,只是象征性的守夜到钟敲午夜,就草草洗漱之后睡了。
这一晚上他们就在商量一件事,就是那位总督大人邀请卓家人去赴宴,这里边有没有什么特殊的用意,还有就是去了之后,能不能利用这个机会解决什么问题。
毕竟见一次这位总督大人不是很容易,不管他想要卓家做什么,先想明白咱们自己能通过他做点什么,卓经武有一个想法,通过这位总督大人,把纺织厂开到俄国去。
卓立仁知道,过不了几年俄国就要大乱,这种时候绝对不能往那个烂泥塘里边掺乎,进去了就是一个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