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经武一拍脑门:“嗨!我也是没转过来这个弯子,得嘞,就这么办了,我就是这个饭馆的股东,对了,还是大股东,大不了等到这个事情过去了,我再往里边投点钱就结了。”
当天晚上,朱庆澜一个电话打到了滨江道府尹李鸿谟的家里,把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跟他说了,把他也给气得够呛。
这个秦局长是李鸿谟的师爷推荐给他的,说是人不错还挺能干,朱庆澜还有李鸿谟都是南方人,到了东北人生地不熟的,哪有那么多知根知底还能干的人,既然是自己身边的人推荐的就试试看吧。
结果刚刚上任还不到三个月,就闹出来这么一出,现在可倒好,丢人不说,还把人给丢到江省的督军大人那里去了,这个脸被打得有点狠了。
生气归生气,李鸿谟毕竟也是一府道尹,老成持重之人,就算是朱庆澜说的言之凿凿,他也还是先派手下心腹,去到傅家甸警察分局把这个事情弄了个清楚明白,然后再决定怎么办。
这个傅家甸警察分局,就在李鸿谟道台府的眼皮底下,悠着步子走都用不了十分钟就到了,一个多小时他派去的人就回来了,不仅马家的事是真有,跟朱庆澜说的一样,这样的事情还有几起,人也都在警察局押着呢。
李鸿谟怒不可遏的点起亲兵就奔了傅家甸警察分局,到了警察分局,李鸿谟一声令下,他自己气呼呼的就在大门口也不进去,五十多个荷枪实弹的道台府卫队士兵,把警察分局围了个水泄不通,几个士兵进去就把那个秦局长给揪出来了。
李鸿谟让士兵就在大门口把他身上的警服扒了下来,两个士兵按着他跪在地上,李鸿谟厌恶看着他,问他是否知罪?
没成想这个姓秦的还是个滚刀肉,不仅不认罪服软,还当在周围看热闹的上百号人,一嗓子喊出来,当初自己为了得到警察局长这个位子,给李鸿谟的师爷送了两万块大洋的事,这下就让李鸿谟着实有点下不来台了。
李鸿谟的两个师爷都是他用了十几年的老人了,都知道黑龙江冬季漫长苦寒之地,为了让手底下的人一心一意的跟着自己,李鸿谟平日里对这两个老夫子不仅是礼貌周到,还给他们开出来比正常薪水多几倍的津贴,按现在的说法就是高薪养廉,结果还是让他栽了这么个跟头。
不管李鸿谟现在心里如何怨恨自己那个师爷,眼前这么多人看着呢,总不能葫芦茄子一把抓,两件事搅和到一起就更说不清楚了,解决一个是一个,先把这个姓秦的办了再说吧。
李鸿谟也不等着回去开堂问案搜集证据了,抛开了所有的正常程序,让几个士兵四处筛锣召集附近的人都来听他审案子。
中国的老百姓就算是饿着肚子都忘不了看热闹,特别是这种光天化日之下,公开审一个警察局长,这种事情不是说千载难逢也差不多。
这边李鸿谟让士兵从附近借来桌椅坐下,四周已经围上来了几百号看热闹的老百姓,李鸿谟已经让人去把马家的人,还有另外几家被这个姓秦的给栽赃陷害的人家都给找来了,先让他们在这些看热闹的人面前陈情诉苦,然后他再当众处置这个姓秦的。
李鸿谟之所以如此不按常理出牌,主要还是因为他自己的师爷已经被卷在这个案子里了,如果还是像以往那样按部就班的去办,不管他怎么办,一个官官相护的名声就算是跑不了了。
毕竟这个师爷跟了他十几年,总不至于一点情面不讲,照章办事依律处置,那样的话以后谁还敢跟着他啊?最多也就是悄无声息的辞退了就完了。
哈尔滨的这个滨江道尹可不是那么好干的,除了中国衙门,还有那么多外国人在旁边看着呢,一共就四家报纸,三家是外国人办的,就一家是中国人办的,销量还是最少的那个,稍不留神就能给你捅到报纸上去。
这些外国人最讨厌了,什么闲事都喜欢掺乎,问题是那些上官还就特别在意这些外国人的看法,你这里千辛万苦的做事,抵不过外国人一句话,就给你搅的一塌糊涂,还没地方说理去,不小心不行啊。
这边李鸿谟快刀斩乱麻的处置了姓秦的警察局长,赢得了附近上千号老百姓的欢呼称赞,不仅成功化解了他的师爷危机,还给自己混了一个青天大老爷的美名。
都不用他派人,去暗示那几家被他解救的买卖人家,马家当天晚上就给他送来了五千大洋,名利双收的同时,还被几个路过的外国人把他铁面无私,公开以铁腕处置祸害百姓的贪官污吏的事情,给捅到哈尔滨发行量最大的【远东日报】上。
这是一家俄国人办的报纸,不仅发行量大还辐射得很广,就连俄罗斯的远东城市海参崴都能看到,一时间李鸿谟爱民如子的声名远播,中外皆知。
侥幸逃过一劫的马家尽管心疼,也还是按照之前的约定,要把永安号的半数股份赠予卓立仁的父亲卓经武,卓经武对于这个事情早就在心里有了计较。
他让马福禄的叔叔回去告诉他父亲,就是马福禄的祖父,说这个事不用急,什么时候等到他的身子骨好一点了,请他亲自来卓家当面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