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现在回过头来,再说吴启周这边,他们三家连伙计带掌柜的,再加上他们几个,拿着账册清单,在恭王府里一件一件的点验了十来天,才算是把这些宝贝给查验清楚。
毕竟那也是几十个库房,存了一两百年的东西,大大小小近十万件,可把他们几个给累坏了,那些伙计还有掌柜的也有些熬不住了。
吴启周告诉伙计们,只要他们不出错,十倍的薪水按天开,事情结束之后,一个人再加赏50块大洋,掌柜的加100,差不多就是这些人一年多薪水。
果然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所有的人都跟疯了一样玩命的干,也不管白天还是晚上,好吃好喝的管够,实在困急眼了,就在旁边迷瞪一会,稍微缓过来一点继续干。毕竟都是值钱的宝贝,不敢有任何的疏忽闪失,二十多个人干了十几天,才算是把东西都验完了。
吴启周他们三个,这些天一直跟在现场,所有的人不管是谁,验好了一件东西之后,必须得拿到他们三个人之一的眼前,最后再验一次。
经过了他们三个人认可之后,再亲眼看着这些宝贝,全都小心翼翼,还要包裹得结结实实的,装进特别定制的樟木箱子里,外边都用皮带加铁三角加固之后,再用卢吴公司特制的,带中文还有法文密押的封条加封。
每个箱子的六个面,全都用封条封得是严严实实,等到这些封条上的胶水完全干透之后,不管是谁,想不破坏这些封条就把箱子里边的东西拿出来,根本就不可能。
恭王府的这些宝贝,一共装了684个巨大的樟木箱子,都是吴启周通过其北京的合作伙伴,大吉山房古玩店的老板,在北京的百年老字号‘德记’木器行专门定制的。
这些箱子不仅特别的结实,还特地与老板约好,一年之内不能给别人做同样的樟木箱子。按说吴启周他们三个,做到这个份上,可以算是小心到家了。
可是有天衣无缝,就有百密一疏,他们三个人的注意力,主要都在鉴别和验收上了,唯恐一个不小心再把赝品给收了。
却没人注意到,一个过来帮忙的‘德记’的伙计,别人把箱子送到之后就回去了,他不仅没走,还特别热心肠的忙前忙后,跟着装箱子贴封条,累得满头大汗,还帮着抬箱子。
看在眼里的祝老板见他懂事勤快,顺手赏了他一块大洋,乐得这小子连连鞠躬感谢,等他转过身的时候,四下打量趁着没人注意,顺手拿起一张卢吴公司的封条,迅速揣进自己兜里,然后继续帮忙干活,一直到所有的箱子都装完了,这个伙计才跟大家打了个招呼离开。
这个伙计在路边摊上吃了两碗卤煮,两只手抄在袖筒子里边,在大街上转悠几圈绕回到了家,已经有一个人在他家里等着他了。
两个人都没说话,伙计从兜里掏出来那张卢吴公司的封条,递给那个人,还有一张上面写着樟木箱子数量形制尺寸的小纸条。
那个人点点头,小声说了一句:你欠的账就此一笔勾销,咱俩没见过面,明白吗?伙计点点头表示明白,那个人起身就走了。
这个人来到了外边,在雪地里匆匆前行,两边的路灯加上积雪的反光,把他的脸照得清楚,居然是已经消失了半个多月的侯波。
侯波在雪地里转悠了好几圈,确定身后没人盯梢之后,在路上叫了一辆黄包车直奔火车站,用提前买好的火车票上了火车,这列火车是北京到上海的。
到了上海下了火车之后,侯波还是像在北京的时候一样,在路上转悠了几圈,然后来到淮海路上的一个杂货铺,给门口看摊的伙计看了一块特制的腰牌,伙计点点头,推开里边一个暗门,让侯波进去了。
侯波在里边穿堂过屋的,走过好几个房间之后,进了一个像是库房一样的房间,里边一个人正在火炉旁边烤红薯。
看见侯波进来一跃而起,叫了一声‘猴子’就扑过来跟侯波抱在一起,他是庞师傅的儿子庞建。还在哈尔滨家里的时候,庞建跟侯波就能玩到一起,关系也比别人处的更好,现在庞建已经是上海滩青帮的一个堂主了,主要负责管理上海青帮的账目。
当年庞师傅带着侯波这些徒弟们跑江湖的时候,侯波是后加入的,后来庞师傅因为两条腿的风湿不能再做事了,这些徒弟们还不能独立,有那么两年时间的日子特别难过。
侯波不顾师傅的阻止,冒着天大的风险,私底下出去到那些大户人家偷东西换钱,庞师傅一家人,还有这些徒弟们才得以勉强度日。
一直到后来,卓立仁的父亲收留了他们,算是彻底解决了他们的生计。庞建跟大师兄陈强也处得好,只不过他对陈强更多的是敬重,与侯波才是发自内心的亲近。
这一次庞建在这个地方等侯波,是几天前接到了卓立仁的电报,让他等侯波到了之后与侯波一起,办一件非常重要而且必须严格保密的事,具体事情不能在电报里说明,得等侯波到了当面跟他说。
庞建就知道,这个事情非同小可,已经在这个地方等了两天了,等到他跟侯波两个人坐下来,把这个事情说完了,庞建着实被吓了一跳,我的老天爷,这是要玩一把大的。饭菜早就准备好了,他们俩简单吃过饭,开始商量这个事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