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这里说说笑笑,不一会火锅就摆上来了,袁克文平常吃饭的小桌子其实不大,他在家里的时候,喜欢自己一个人吃饭,除非是来了客人才会换大桌。
现在就他们两个人,桌子上面摆的满满当当,卓立仁看见那盘大虾时,真有点吃惊了,半尺多长,快赶上小孩胳膊了,外边裹着一层薄冰,须足俱全,还泛着半透明的青色,看着就那么新鲜。
螃蟹也是近一斤一个的,这个季节的螃蟹没有蟹黄和膏,就为了取它那个鲜味。下羊肉之前下,把螃蟹和对虾放进去,水开了再下羊肉片,时间绝对不能长了。
羊肉下去,打个滚就捞出来,要说这个宁夏的滩羊还真是羊肉中的极品,不老不膻沾牙既化,蘸上东来顺的全套小料,配上腐乳汁还有韭菜花酱,绝对是鲜香无比的美味。
两个人刚甩开腮帮子,准备大快朵颐的时候,那个管家从外边进来,附在袁克文的耳朵边上,小声说了几句,袁克文一脸的不高兴,这么好的海鲜火锅涮羊肉,刚吃了几口就来了客人,这不是扫兴吗?
可是他还是放下手里的筷子,对着卓立仁歉意的笑了笑,让他继续吃,自己得出去见一下来人,估计应该是比较重要的客人。
卓立仁让他不用管自己,该干嘛干嘛去,他现在肚子里刚垫了个底,守着这么个香喷喷热乎乎的火锅,还真有点舍不得放下筷子,再说袁克文的客人跟他也没什么关系。
他也不管袁克文,自顾自的又往火锅里边连着下了两盘羊肉,吃的正香呢,袁克文从外边回来了,他还纳闷这是什么客人,怎么这么快就走了。
袁克文还没走到桌边就看见,原来的四盘羊肉现在就剩下一盘了,忍不住挤兑卓立仁:“嗨我说,你小子忒不地道,就四盘羊肉,我这一错眼珠的功夫,差点让你给包了圆了,没看出来你还是个吃货,快打住吧你,先别吃了,跟我出去见个人。”
卓立仁不知道来的客人是谁,心说怎么还跟自己有关系,不过既然袁克文说了,也不能不去,看着锅里刚刚翻起来的羊肉,恋恋不舍的放下手里的筷子,那两盘羊肉他倒是都下了锅,就是还没顾上吃几口。
跟着袁克文来到了客厅。一进客厅就看见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坐在客厅里,看见袁克文和卓立仁进来,这个人连忙站起身,略微躬身表示迎接。
卓立仁见他中等个头,面容身材稍显富态,身上一件深灰色府绸棉袍,还套着一件貂绒翻领的坎肩,这是当时有权有势的人很流行的打扮。
等到三个人都落了座,袁克文指着这个中年人对卓立仁说:“兄弟,这位是郭葆昌郭先生,现在是老爷子的督窑官,一直在南边替老爷子监造‘洪宪瓷’。
他们家几辈子都是玩收藏的,老郭跟我也走的近,我这的东西大都请他掌过眼,不是外人。现在他有点小麻烦,今天来就是想请我帮忙的。
不过这个忙有点不好帮,因为那头也是熟人,还带点亲,这个话说深说浅了都不合适,我就想起你来了,这个事恐怕就得着落在你身上了。”
说完了回头跟那位郭先生说:“老郭,这是我兄弟卓立仁,刚打美国留学回来,不仅有学问,现在美国还有欧洲都有买卖,说一句长袖善舞手眼通天也不为过,你兄弟那个事,他应该能帮上忙,把你刚才跟我说的那些再跟他说说。”
说起这位郭葆昌郭先生,在清末民初的时候,那也是一位名人,在收藏界,特别是瓷器这个行当里边,无论是家族财富,还是古董文玩方面的鉴赏能力,是京城里数的着的人物。
郭家到了郭葆昌这一辈,有兄弟三个,郭葆昌行二,他还有一兄一弟,他们哥仨在收藏上各专一精,郭葆昌的大哥专攻字画,尤擅明清两代的名家字画鉴别,郭葆昌自己主攻瓷器,还有一个小弟弟主攻玉器杂项。
他们哥仨在琉璃厂都有各自的铺面,买卖做的不小,郭葆昌的大哥前年花了七万两银子,收了一幅当年乾隆三希堂里收藏过的宋代名画,在琉璃厂着实是轰动一时。
他弟弟的‘古玉斋’里,收藏有一尊宫里流出来的,当年太后老佛爷供奉过的,一尊55公分高,通体洁白无瑕的白玉古佛,堪称无价之宝。
这兄弟三人深谙为人处世之道,平时都是小心谨慎谨言慎行,为了自保,还让郭葆昌放下自己的买卖,通过大公子袁克定投靠了大总统。
因为他办事得力,而且忠诚可靠,到了后期,那位大总统连自己的一部分私房钱,都放在郭葆昌这里增值生息,还委了他一个‘督窑官’的名义,让他去江西景德镇,监督烧造一款特别的‘洪宪瓷’,准备为大总统登基称帝做贺礼。
郭葆昌与二公子袁克文的交情,是因为两个人都喜欢收藏,袁克文也知道,郭葆昌在瓷器收藏上的能耐本事,经常找机会向他求教,一来二去俩人就成了朋友。袁克文为人处事比较随和,他身边的人不像对他大哥那么谨小慎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