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立仁当然知道,这个所谓的‘扬州瘦马’是什么意思,明清以来,以扬州为代表的江南官场和富人阶层中,特别流行的一种恶习,专门把年幼的穷人家女孩买回来,经过了极其严格的培训之后,专门奉献或者卖给官员富商做妾侍,其实就是他们的玩物罢了,是那个年代里对女性的摧残和虐待。
马涛居然连这种恶习都染上了,还拿帮里的钱财赏赐那个‘孝敬’他的人,上行下效,他把青帮带到现在这个样子,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想到了自己下山前师傅的话:‘酒色财气四把刀’,再想想自己,这几年来夙夜匪懈,不敢稍有放纵,还不是因为有着那个无比艰难危险的目标,在前边召唤着自己。
但那只是自己的目标,不可能是自己身边所有的人的共同目标,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夫妻都是如此,真正志同道合的同志是可遇不可求的。
马涛这样的江湖草莽,心里想的恐怕还是给自己弄一些好处,像金明那样,愿意为了大家的利益舍弃自己的,毕竟还是很少的,更多的人不过是在一段时间,或者是一段路上的同行者,走着走着就散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一起走到最后的。
卓立仁的心里充满了感慨,不由得想到了后来的穷人党,穷人党的发展历程极为艰难坎坷,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原来的旧体制被打破之后,新的社会秩序还没有建立起来,所有的人对现实都不满意,都想在这种复杂的状态下,为自己,也为自己的阶级争取最大的利益。
而通往胜利的路似乎有千万条,没人知道真正正确的路到底是哪一条,每个人都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做,希望别人按照自己的路一起走,成功几率就会大一些,不论这些分歧有多大。
也有一些人慢慢的从一个革命者,变成了改革派或者旁观者,甚至是反对派,应该说都是很正常的,但是,有一种人或者说现象,绝对是卓立仁深恶痛绝的,就是以革命的名义,来消灭与自己意见不同,或者相反的同志。
当时有很多人认为,改革不足以实现其目的,还是革命来的更痛快一点,或者是因为两个阶级之间的权力再分配,自然而然的就带有你死我活的性质,有些人就把这种从□□上消灭的办法,从对付敌人,进而扩大引申到自己的同志身上。
只要是与他的想法不一样,动辄喊打喊杀,穷人党的历史上,这种骨肉相残,甚至自相残杀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几乎是从头到尾的,伴随了整个发展的历史进程。被杀掉的,往往都是那些有着独立思考能力、非常优秀的指挥员。
原因也很简单,这些人的想法往往不符合某些领导者的意志,不会人云亦云的去附和领导者。对自己的同志下手最狠的,自然首推张国焘,几乎以一己之力,毁掉了整个鄂豫皖根据地。
这种人最大的危害在于,他们披着革命的外衣,干着就连敌人都做不到的事,大规模的屠杀革命队伍里的高级指挥员,对革命事业造成的损害远比敌人更加巨大,这种自相残杀最大的恶果,是动摇了相当一部分人的革命意志,把队伍里占相当数量的那一部分人从革命同志变成了旁观者,甚至是敌人。
红色太祖认为,不管分歧多大,只要是赞成革命的人,哪怕是选择的道路不同,都应该团结起来,不管历史证明谁的选择正确,总会走到一起来的。他老人家有一句特别著名的话:人的脑袋不是韭菜,割掉了就再也长不起来了。
这也是为什么,红色太祖在党内军内都有极高的威望,并且能够成为最高领导人的原因之一——除了一次又一次的挽救了红军,非常重要的是手上没有自己同志的血,挽救了很多同志的生命。
卓立仁不是没想过,通过提前安排人,进入革命队伍里边,利用自己上一辈子里的那些记忆,帮助红军在革命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直接一些,可是想到那一次又一次,极其残酷的‘肃反’和‘□□’,他是真的没有把握,让自己安排进去的人能够躲过这些政治运动。
他自己也在那个特殊时期里‘重生’了,其实以他的经验还有阅历,还没到真正走投无路的地步,想找个没人认识自己的地方,隐姓埋名的生活下去,还是比较容易的。之所以失去了继续坚持的意志,主要还是他觉得没希望了,于是才有了后来的‘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