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和客人心里都有事,吃饭就不是主要的了,勉强吃了一个大半饱,卓立仁就放下筷子,端起茶杯漱漱口,表示自己吃完了。主人家早就已经心痒难耐,压根就没怎么动筷子,看见卓立仁这个架势,也都放下筷子,回到客厅开始聊正事。
老族长先向卓立仁恭喜,祝贺他顺利接手沙巴和沙捞越两个州,尤其是这一次把黄家拿下,既解决了后顾之忧,又给那些观望,甚至明里暗里故意作梗的家族一个威慑,可谓是一举两得。
卓立仁的脸上完全没有那种少年得志的轻狂,甚至连一丝得意的样子也没有,只是客客气气的,对卢家在接收那两个州的配合表示感谢,接着话风一转,开始征求卢家两位族长,对于如何处理黄家与罗家的善后事宜的意见。
在来卢家之前,卓立仁对于如何处理黄家和罗家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想法,卢家会怎么想怎么做,他基本上也能猜到一二,之所以还要来当面征询意见,一方面是出于礼貌,还有一个就是想看看卢家的心地和城府,既然以后想在北婆罗洲长期合作,并且还要以卢家为主要的助力,彼此之间加深了解还是很有必要的。
卢家当初在暗中支持卓立仁,配合他搅乱整个北婆罗洲的行动,其实是冒了很大风险的,可谓是纳了投名状,继而默许卢家子弟跟着卓立仁的队伍,摇旗呐喊做带路党,大局初定之后,又以重金嫁嫡女为妾,与卓立仁结为姻亲,投靠依附之意满满。
到目前为止,卢家对于卓立仁是言听计从全力以赴,事成之后没有任何表功邀赏的言辞举动,卢家两代族长做人做事,绝对是精明干练而且是滴水不漏。
都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熟知人性的卢家族长当然明白,在重大而且关键的问题上,卢家与卓立仁之间的这种姻亲关系,其实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什么,最多也就是在利益的分配上,让天平的砝码稍微倾斜一点而已,没有人会奢望别人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是生命去成全你的欲望。
说到底,卢家与卓立仁的联姻,还是为了保护卢家,北婆罗洲这一场天翻地覆的巨变之后,通过与卓立仁联姻这种亲密关系,得到更多的好处,自然也是卢家两代族长乐见其成的。
听到卓立仁开口询问关于如何处置黄家还有罗家的事,卢老太爷却不肯答话,只是老神在在的低头不吭声,卢嘉福先说话了,看着他那种成竹在胸的样子,卓立仁就知道,这父子俩肯定是早有预案了。
作为现在的族长,卢嘉福当然是可以代表卢家的,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一旦卢嘉福的意思不能让卓立仁接受,甚至是反感,还有卢老太爷可以挽回一二,不至于一竿子插到底,连个回旋的余地也没有,这些大家族的世家子弟玩起场面上这一套自然是驾轻就熟。
卓立仁倒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却也明白卢家在这个事情上,恐怕不会再是那么温良恭俭让了,既然准备给卢家这个面子,只要不是太过分也无所谓,做出来一副洗耳恭听状,先听听卢嘉福怎么说。
卢嘉福说话之前先偷眼看了看父亲,见父亲只是低垂眼帘,让人难以察觉的点点头,这才开口说话:“按说以黄罗两家之罪,如何处置皆不为过,更没有我等置喙的余地,只是你我即为一家,不敢不为贤侄婿计,不过是‘愚者千虑或有一得’罢了。如今三州初定,局势未稳,杀伐过重难免有失忠恕之道,毕竟都是我华夏血脉,贤侄婿慈悲为怀,于洋人甚至土人都不肯轻易伤及性命,又岂肯轻易伤及华夏子孙?”
卓立仁心里就是一乐,几句话就能看出来卢家族长的能耐本事,这些话说的是滴水不漏,既抬举了卓立仁,也给后面的话留下来足够的余地和空间,不管卓立仁想怎么办都是有道理的,而且还充分理解卓立仁的难处,也就是一家人才这么替你着想,听着就让人感动。
卓立仁只是点点头也不搭话,示意卢嘉福继续说:“如今为贤侄婿计,既要立威以稳定局面,也要市恩以收人心,不妨处以阳明公明心辫迹之法,黄家背祖无德,一心投靠洋夷,欺压出卖同胞,其心当诛!当严惩以立威!罗家随波逐流,自保而已,况罪迹不显,小惩大诫足矣,罗家想必知恩图报,如此可收恩威并重之效,这是老夫一点愚见,贤侄婿以为如何?”
卓立仁当然明白,卢嘉福这么说的良苦用心,卢家现在与黄家已成水火不容之势。这一次在卢家的帮助下,卓立仁以区区二百多人枪控制了北婆罗三洲,黄家作为英国人的走狗和帮凶,是一定要铲除的,唯一的区别就是连根拔起还是留点余地。
以他们对卓立仁的了解,斩草除根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可是他们父子俩昨天晚上商量了半夜,得出的结论是,绝对不能再给黄家任何东山再起的机会,火上浇油也好,釜底抽薪也罢,就算是不死人,也得把黄家的钱给搜刮干净,最好是把黄家的人扣留在这里,不给他们留下任何去别的地方再图发展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