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立仁跟麦克唐纳交代的第二件事,是把码头仓库里发现的840吨香料,还有500吨蔗糖随船带回到英国,那是亚历山大总督过去一年的收获,现在都成了意外的红利。这些东西都是大英帝国急需的战略物资,在伦敦市场上的价格几乎是一天一变,都快要涨到天上去了。
把这些东西都卖掉,就能得到一笔巨款。再加上从那个总督那里得到的那些银行存款,这么大的一笔资金,应该足够解决在英国和法国的那两个粮油综合加工厂,现在资金紧张的困难。对那几个收购金银首饰古董文物的商店也会有帮助。至于在那个肥猪总督的仓库,还有保险箱里找到的那些黄金,暂时还不能动,卓立仁对于这些黄金另有安排。
卓立仁给麦克唐纳的第三个任务,是他回到伦敦之后,花钱托关系想办法,帮助这个亚历山大总督继续留在这里,至少也要再连任一次。卓立仁从哈桑那里得知,亚历山大总督的任期马上就要结束了,要是不出什么意外的话,这个亚历山大很快就要离开北婆罗洲。
这可不是卓立仁希望看到的,好不容易才控制住一个,只有想办法把这家伙留下来,卓立仁后续的那些安排才能比较顺利的进行,这个事情虽然有些难度,也不是没有希望的,毕竟愿意来这里的人真的不多,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伦敦的那些人,不了解北婆罗洲的实际情况。
前几任总督回去之后,为了显示自己的文治武功,给伦敦上层反馈的信息,无一例外都是对北婆罗洲的各种恶意诋毁,在绝大部分的英国人的印象里,北婆罗洲就是一个各种热带疫病肆虐,蚊蝇横飞,垃圾遍地,还有跟大猩猩一样愚蠢而野蛮的土著,就是穷山恶水出刁民的地方。
这种情况其实是有利有弊,有利的方面是,愿意来当这个北婆罗洲总督的人不多,不利的方面是,伦敦很可能会考虑换一个总督,来提高从这里得到的收益。
让麦克唐纳做的最后一件事情是:他要带着刚从国内刚到文莱的500个山东矿工去印度,把他们交给在印度的经理拉吉,他准备坐的那艘船会途经印度的孟买。这个事情让麦克唐纳有点难以理解,大老远的从中国招这么多矿工到印度去,在他看来根本就没有这个必要。
印度也有煤矿,印度人里边也有合格的矿工,而且非常便宜,只要管饭,再给一点象征性的工资就够了,不过这是老板自己的事,也是老板自己的钱,麦克唐纳再不理解,也不过就是耸耸肩膀而已,他才不会为了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去惹老板不开心,而且在他的心里,一直隐隐约约的有一种感觉,自己的这个老板,似乎并没有忘记那个神庙的黄金。
对于将来如何在北婆罗洲这里站稳脚步,逐步加强对这里的控制,卓立仁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思路,他的上一辈子里面,经历过二战之后,几乎遍及全世界的各种民族自制和独立运动,非常清楚,那些依靠玩民族自决这种所谓的民主,来实现对一个地方进行控制的把戏。
他已经用缴获的亚历山大总督的印信,给上海市政府发去公函,以大英帝国北婆罗洲总督的名义,把以前跟满清政府签订的移民补偿提高了百分之五十,希望上海市政府继续执行移民政策,加大往北婆罗洲这里运送种地农民的力度和速度,每个月不应该少于一千人,再算上他们的家人就超过了三千人,这样下来一年,就会有四万多中国人来到这里。
根据卢家提供的信息,现在的北婆罗洲人口不会超过十五万人,其中华人占百分之十左右,也就是不到两万人,如果按照卓立仁的移民计划,能够连续进行5-10年,等到一战结束之后,那些欧洲人反应过来的时候,北婆罗洲这里的人口比例,已经是华人占据了绝对多数。
那个时候的华人,不仅仅只在人数上占据了绝对优势,仅凭现在这百分之十的华人,就已经控制了北婆罗洲的经济命脉,将来华人的数量多了,就有了足够的兵源,卓立仁再给提供足够的武器弹药,手里边有钱有人有枪,就谁都不怕了。
虽然不能跟绝对优势的正规军作战,不过要是说到以弱胜强搞游击战,卓立仁还真是谁都不怕,红色太祖他老人家的那些经典战例都在他脑子里,十六字箴言就能把那些古板老套的英国军官弄得找不到北了。
再说了,就北婆罗洲这么个破地方,一年给大英帝国上缴的税款还不到五十万英镑,你觉得大英帝国会舍得花多大代价,来这里跟一帮子‘土著猴子’拼命?卓立仁觉得,要是将来真的跟英国军队掐起来,最多一年英国人就得拉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