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立仁对皮埃尔的看法完全赞同,皮埃尔继续说道:“我的建议是,尽快把在德国和意大利这两个分公司从美国总部分离出去,至少要在法律关系上与美国总部剥离开,用一个表面上与德国政府友好国家的公司来管理就可以了。”
没等卓立仁想明白这个事,皮埃尔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美国总部还有一个重大失误,就是没有考虑奥匈帝国,那是一个与英国和法国加起来差不多大的市场,没有任何理由放弃。
鉴于英国与法国在对抗德国和奥匈帝国的立场上的利益完全一致,而意大利又是传统的比较倾向于德奥的国家,因此我的建议是,可以把英国和法国这两个分公司统一管理,或者把其中一个变成另外一个的分公司,德国和奥匈帝国还有意大利的分公司也可以这样搞,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这些分公司经营的稳定性,还能够保持着一个相对高效的管理体制。”
“关于德国分公司的经理人选也是一个问题,那个弗兰兹也是我和保罗在哈佛商学院的同学,我很了解他,他的能力水平都没有问题,但是他是一个固执而且狂热的大德意志主义分子,对于所有非白人的种族都有一种令人难堪的优越感,我有点担心如果您去见他的话结果会怎么样。”
“最后一个问题也是建议,就是所有这些分公司的经理绝对不能全部都让保罗来选择和任命,保罗自己也不是一个最佳人选,英国分公司的失控就是一个例子,那也只是一个分公司而已,如果将来保罗出了问题,这些分公司的经理都是他的人,你想过怎么才能控制住这些人还有这些分公司吗?”
卓立仁的汗都下来了,他觉得听这个皮埃尔说话既累人又吓人,不过确实有收获。他问皮埃尔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皮埃尔告诉他,可以直接去哈佛商学院招人,皮埃尔也可以推荐,他希望卓立仁不要为了省心省事就让别人代劳此事,宁肯现在麻烦一些,总比将来被人家把家底子给抄了的好。
皮埃尔虽然那么说,还是给老板推荐了几个人供他选择,两个人商量好,第二天坐火车去瑞士,他们准备在那里成立一个新的投资公司,德国还有意大利的分公司将会通过股权变更转让,从法律上与美国总部脱离关系,马上就要在奥匈帝国筹备建立的粮食畜禽加工综合体项目,也要以这个新公司的名义进行管理。
皮埃尔已经发电报,让那个德国的项目经理弗兰兹尽快赶到到瑞士与他们集合,没有让意大利分公司经理一起来,原因是皮埃尔很了解意大利分公司的恩佐?弗朗西斯科经理,皮埃尔确信,只要是公司的决定,他一定会不折不扣的执行,等到新公司的总经理上任之后,再由他去解决吧。
第二天上午,卓立仁顶着两个黑眼圈,在皮埃尔的陪同下,坐上了去瑞士苏黎世的火车,他们俩没有坐早上第一班火车,卓立仁要给美国总部的保罗发一份加急电报,要求他用最快的速度,在美国工厂紧急订购新建粮食畜禽加工综合体所需的全部机器设备,还有4条军用口粮自动包装生产线,也算是亡羊补牢吧。
在皮埃尔的建议下,卓立仁决定,给将要在奥匈帝国建设的这个新工厂配备4条自动包装生产线,比英国和法国都要多2条。他昨天晚上一夜都没睡着,在床上翻来覆去折腾个没完,实在是睡不着了,就从床上爬起来满屋子转圈。
皮埃尔说的那些事都挺靠谱的,尤其是关于美国总部,还有保罗的那些问题,他们在欧洲布局的时候,居然没有考虑到奥匈帝国这个巨大的市场,这个失误跟保罗就没什么关系了,绝对是他自己的问题。
卓立仁从山上下来一直到现在,做的所有这些事情,都是依靠着自己上一辈子里面留下来的经验和知识储备,问题是他上一辈子里面接触过的事情和高度,实在是少了一点,也低了一点,在他的记忆里面,压根就没有这个奥匈帝国的影子。
这个一战前,在整个欧洲都堪称庞然大物的奥匈帝国被一战给打没了,一战结束之日就是奥匈帝国解体消亡之时,上一辈子里的卓立仁在那个时候,还在天天琢磨着自己的下一顿饭去哪吃呢,他上哪知道这个十万八千里之外的国家的事?
卓立仁的记忆里面有奥地利,也有匈牙利,可是把这两个捏一起他就迷糊了。奥匈帝国是在1848年匈牙利革命被镇压后,奥地利帝国为防止匈牙利再次独立,于1867年签订《奥地利-匈牙利折衷方案》,改组为奥匈帝国,匈牙利获得高度的自治权,但奥地利君主仍然兼任匈牙利国王,成为政合国,1918年一战后解体。
奥匈帝国是欧洲传统的五大强国和当时世界列强之一,国土面积在当时欧洲排名第二,仅次于俄罗斯帝国;总人口数量稍逊于俄罗斯和德意志帝国,位于欧洲第三。机械仪器制造业、钢铁军火工业排位世界第四,仅次于德国、英国和美国之后。
资源总储备和动员总兵力是欧洲第四,农产品种类和原油产量超越拥有精致农业的法国,还有以粮食出口为导向的俄罗斯,位居全欧之首,斯柯达兵工厂生产的重炮武器雄踞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