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世为人的卓立仁可是知道,自己上一辈子里,家破人亡身无分文的时候,只有这个谭小村,不管有多苦多难,一直陪着自己照顾自己,直到一次与日本人的战斗中,为了保护自己牺牲了。
卓立仁回家前就想好了,要把谭小村当做是自己的亲兄弟一样,上一辈子他保护自己,这一辈子就该是自己来保护他了。
尽管父子俩抓紧时间,马不停蹄的跑,头一天因为是大半天,也只走了在城区里面的几家店铺,就连午饭都是在大德恒粮油店里,让陈老掌柜的陪着,一起吃的伙食饭。
因为事先没有准备,卓立仁的父亲还担心,怕儿子吃不惯这个高粱米就咸菜的伙食饭,结果看见儿子端起碗,稀里呼噜吃的那叫一个香,把他看得目瞪口呆。
吃完饭一抹嘴,卓立仁就催着陈老掌柜的,给他介绍这个店里的情况,自己翻看着店里的账簿,对照着陈老掌柜的介绍,逐渐熟悉解这些买卖的具体情况。
他在上一辈子里,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包括管理部队的后勤,还有企业单位这些,要是不会看账,你就等着别人糊弄你吧。
这个大德恒粮油店,是卓家在哈尔滨的四家商号里最大的一个,主要做米面粮油的零售批发,卓家在城里还有两个面粉厂,一个油坊,一个酒坊,一个酱菜作坊,一个面包房。
其它的买卖因为需要的地方太大,城里没有足够大的地方,都设在城外面了。主要是一个木材厂,还有一个为木材厂配套的小型发电厂,在距离香坊火车站大约五公里的地方。
这个木材厂说是一个厂,其实是由四个分厂组成的,如果按照现在的叫法,应该叫木材综合加工厂比较合适。包括有一个原木加工厂,一个板材加工厂,一个铁路枕木加工厂,一个家具厂,还有一个用电加热烘干木材的干燥窑,这是中国第一个用电的干燥窑。
四个厂子成田字型分布,规划整齐布局合理。板材加工厂里,还有当时最先进的电锯六套,两套从俄国进口,四套从日本进口。为了给木材厂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卓立仁的父亲在去年,投资15万大洋,建了一个小型发电厂。
为了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成本,卓立仁的父亲斥巨资,通过中东铁路局的俄国友人帮忙,为木材厂铺设了一段5公里长的铁轨,横穿整个厂区,从中东铁路主线,一直通到木材厂的仓库,这在当时的整个东北,绝对是蝎子粑粑独(毒)一份,再没有第二家。
就这么5公里的铁轨,可不是简单的节省点运费,从时间到运费,再到运输工具所需人员,所有的环节都得到了改善。如果都用马车来拉,一年下来,光马车就能用废几百辆,就这一项,一年下来最少也得几万大洋。
还有你得多雇多少工人?多少匹马?这么多人吃马嚼的,一项一项算下来,干买卖尤其是办工厂,有一样没算计明白,到了年底算账的时候,一出一进,差得可就多了。
卓立仁对父亲的魄力佩服极了,在1910年的哈尔滨,就算加上那些没有登记户口,就是所谓的盲流,也不过就是十二三万人口,中国人里能够像父亲这样,把企业做到这么大的规模,还能持续投入巨资扩大生产,基本上垄断了中东铁路在本地的采购,绝对可以说是魄力惊人。
用了整整两天时间,卓立仁跟着父亲,把城里的面粉厂、酒坊、油坊、酱菜作坊,都转得差不多了,第三天上午,爷俩坐着谭小村赶的马车,直奔木材厂而来。这里是家里最大的买卖,也是最赚钱的。
来之前卓立仁就知道,自己和父亲来木材厂这里,恐怕会有些糟心,因为这里的大柜姓吕,在他的上一辈子里面,就是这个吕大柜,趁着卓立仁父母去世,勾结官府衙门,伪造文书证据,强行把卓家的木材厂据为己有,还对来要钱的卓立仁大打出手。
卓立仁的上一辈子里,父母已经都不在了,现在的他还抱着一些希望,自己的父母还都健在,也许那个吕大柜,能够看在父亲的面子上,至少维持一种表面上的顺从。
只要他别惹什么大麻烦,对卓立仁的下一步计划没什么阻碍,卓立仁可以暂时先隐忍不发,等到时机成熟,再解决这个吕大柜。结果却应验了一句老话——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一进木材厂的大门,卓立仁的感觉就不舒服,加工厂里面人来人往的挺热闹,看见东家的马车进来,就没一个人过来,跟东家打个招呼问好请安的,很多人明显已经看见了,就跟没看见一样,手脚不停的继续忙活自己的事。
卓立仁虽然没来过自己家的这些工厂,可他上一辈子,毕竟是管理过千军万马的部队领导,即便到了解放后,人民当家做主了,看见领导来了,至少也得打个招呼,厂子里那么多大小头目,这么长时间了,怎么也应该露面了。
他们爷俩前面去的那几家店,都是高接远送,每个人都客气周到,那个时代的买卖家,就是这个规矩。老话说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现在东家都来了半天了,一个来迎接的人都没有,这是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