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恍然大悟。
那这就更简单了。
……
偌大的篮球场可能因为正值晚饭时间人影廖廖,踏步的声音也是清脆的。
“直接扔。”
站定后的人没有先教对方基本的姿势,而是手指了指,目标是最近的篮球框。
意识到这一点的人没有立刻带着人回家,而是直接一路导航,定位到附近最近的露天篮球场。
没有迈开的步伐是犹豫的象征,数次目光的交织下,接收到的都是怡然自得的自信,他终于还是向前迈出一步。
回忆着刚刚投篮的动作,他试着身子向前一伸,手一抬。
“哐。”
不出所料的没中。
他将孩童的手臂抬起,随后垂直成九十度。
“手肘摆到90度,球在手臂伸直最高点的时候再放。”黎谨看清了小孩投篮的姿势。
“哐。”
没中。
“高度不够,跳起来。”
“哐。”
“左边的手在侧边托篮球的时候不用发力。”大手贴着小手,手心贴着手背,放在球面上的力度轻轻。
“哐。”
……
夕阳的光经细密的外网筛选,稀稀落落的洒进场内,旋转的球身也不自觉染上霞色。
“哐。”
砸到篮球框后的篮球掉落地面,孤零零的打转。
这要三个小时没投中,普通的小孩肯定已经哭着闹着,家长也没耐心教了。
篮球在地面上弹跳几次,已经能被幼童熟练拍落,随后球身再次被抛起,不厌其烦。
黎谨则依旧一直在旁边闲闲散散,甚至早就已经开躺坐着,只是望着孩童的姿势目不转睛,偶尔再出言或出手指导下。
显然比起在家打扫卫生一个小时,在球场摸鱼三个小时黎谨是乐意的。
“哐。”
已经是无数次的失败。
他转过头去,因为这回黎谨没说话。
没说话当然不是意味着失望。
耐心够了,技巧也全了,姿势也对了。
从座位上起来的人凑近后又蹲下身去,“给你变个魔术。”随即在孩童面前凭空变出来另一颗篮球。
说是凭空变出来的也不准,只不过是被人顺路在便利店买的。
“试试这个,咱们去对面的篮球场。”
最新的球身被垫了垫,他又抬眼望向最新的篮球框。
“哐。”
一发就中。
球的重量轻了,篮球框的高度也下来了。
所以刚刚黎谨带人练的一直都是成人篮球框和成人用的篮球。
“哐。”
又中了。
一声又一声的规律的投篮碰网声清脆利落。
这要是陈秦在旁边,一定能认出这是黎谨最习惯的训练自己的方式。
就像当年的射击一样,从来都是先挑中心红点最大的尝试,只有这人上来就会扒着最小的不放,即使每次都零分被迫没吃没喝也乐此不疲。
别人吃饭的时候他没得吃饭,在训练,别人休息的时候他没得休息,在训练。
后面谁都能看出黎谨肉眼可见的进步,毕竟他是第一个在实战训练场上最快进入状态,最快击碎头骨的那一个。
正中红心,满分。
“开心吗?”在孩童十发十中后黎谨突然冷不丁问道。
他端详了人好一会,点头,然后又摇头。
alpha的眼角一挑。
“我们再去另一边。”
两边的球场挨得不远,投中的成功率却是天差地别。
球身擦着篮网坠落。
捡起球,他旋转着球身摸索着抓位,眼中却比刚刚更聚精会神。
黎谨已经没再开口指导,趴在看台上打了个哈欠,昏昏欲睡,技巧和要领他都已经教完了,小孩现在要的是熟练度。
黎谨几乎是伴着球身投篮失败而砸板的声音入睡的,节奏规律得很。
所以当那节奏空了一个拍子,那双眼就立刻又睁开了。好巧不巧,刚好跟孩童撞了个对眼。
应该没发现他睡着了,对吧?
他低头一看,八点了,这是又练了三个小时。
篮球再次回到孩童手中,这回黎谨看清了对方的动作,纵身一跃下的手臂三个部位皆呈九十度,手在球抛出后依旧在半空中悬置。
“哐!”
球身在砸到篮板后利落的回弹到篮网中。
不是误投,是掌握了技巧后的标准投篮。
再次回转的视线与刚刚一致。
黎谨招着手,孩童向前走了几步。
“手伸出来。”说是这么说,但黎谨已经主动将孩童的手臂抬起来。
这回轮到某人专心致志了,指尖点上白色的膏体,晕开的药膏均匀的抹在已经擦伤的指腹。
其实黎谨没说的是,中途孩童有一次喊累,他就会把人换到儿童训练场去了,但对方显然没有这个意思。
“累吗?”
孩童很诚实的点头。
“开心吗?”
再一次的点头,却没了之前询问后的摇头。
嘴角不自觉翘起,但其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开心什么,“那我们以后周末都这么练,好不好?”
对方用的是“以后”和“周末”两个词,他的目光闪烁片刻。
“嗯。”
轻轻的语调下是诚恳的应答。
“以后周末带你来打篮球。”与人约定好的黎谨将孩童一把抱起,也不顾忌着对方身上的汗水与灰尘,瞧见对方因为投篮而红扑扑的小脸,由于已经没手捏了,他凑上前,想都没想,“啪叽”一口就亲了上去。
怪哉,捏着像年糕,亲着也像年糕,小孩莫不是上一世年糕团子变的?
闪躲不及的孩童眼睁睁看着对方的头就这么凑了上来,一时之间真没反应过来。黎谨是亲在眼角上,孩童默不作声的红的却是耳朵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