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个月了,袁绰只是在周母的葬礼上见过周瑜一面。她在母亲的陪同或者说是押送下,以未来儿媳的身份到周夫人的灵位前上了香,祭拜了一次。一身重孝的周瑜跪在灵前,答谢所有前来祭拜的客人,也和自己对视互拜。
望着阿瑜消瘦得有些憔悴的脸,袁绰的眼泪夺眶而出。几乎脱口想问阿瑜过得还好?又想和他解释,他回到寿春前后的一切,一切都不是自己所愿,她也未曾参与。她反对过自己的父母,只是,作为父亲膝下承欢多年的嫡长女,她看见父亲伤心失望的眼神,也仍然心痛欲碎。袁绰有时候恨自己的多愁善感,也恨自己的优柔寡断。她其实羡慕很多女子,能狠下心来和父母决裂,跟着夫婿私奔,抑或是狠下心来和心上人绝交。她曾天真地想着阿瑜能和父亲一起执政,建立一片清明天下。。。可不知不觉间,这期望就成了泡影。如果父亲不称帝,她也可以和阿瑜一起投奔孙伯符,她对孙氏并无恶感,以前还觉得阿策作为阿瑜的好朋友,也很不错。可如今,父亲僭号仲家,自己被封寿阳公主,随阿瑜投奔孙策是绝无可能了。不但如此,连阿瑜去投奔孙策也无可能。
袁绰知道,父亲不会杀掉世交的独子,但绝不会放才华横溢文韬武略的阿瑜离开。她曾打听到父母私下商议过,待周瑜守孝期满,若周瑜和袁绰仍然两情相悦,则招他为寿阳公主入赘驸马,时时刻刻必须随侍公主左右,不得随意离开。若周瑜不肯听从安排,则将其终身监禁于寿春的请室中。
袁绰觉得和阿瑜成婚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情况允许,只要阿瑜不和父亲成为沙场之敌,自己也可帮助他离开寿春。她甚至想很快和他生个一子半女,有助于缓和关系。只是想起葬礼上周瑜看自己的眼神,她就惴惴不安,她似乎从那双美眸中,读到了一丝冰冷,一丝桀骜,甚至一丝鄙夷。。。就是没有读到往日的渴望,热烈和急迫。
“启禀大公主,看守周公子的郭统领王统领来报,说是过去十天,至少有三天,都有妙龄女子造访忘情谷碧水潭。奉您之命,他们自从发现了第一个女子是从一条羊肠小道进入,就广布密哨,但只是远远监视,并未抓捕。今天一大早,就又有两女子再次前往周公子的囚室外。不知这一回,是否还放任她们离去?” 贴身侍女进来报告,打断了袁绰的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