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家家户户都缺粮食,谁也不愿意娶个能吃的媳妇进门,养不起。
李婶子梗着脖子:“我那是实话实说!”
胡婶子扬了扬眉毛:“哟,我也是实话实说,你自己生儿子吃了多大的苦头,你不知道?偏偏要把你吃的苦加在别人家的闺女身上。要我说,谁进了你家门,那才是遭罪呢,我这是在做好事!”
李婶子气得脸红脖子粗,话都说不利索了:“我……我跟你拼了!”
刘媒婆和苏锦走出老远,还能听见叫嚷声,后面隐隐像是打起来了。
苏锦跟着刘媒婆又一路走到了张志强家,这一路可不短,张志强家住在大院的北头,而李建军家在南头,两家之间隔着整整十多分钟的路程。
等她们终于赶到张志强家时,却发现来得不巧,家里没有大人在。
院子里倒是热闹,两个七八岁男孩,看样子是双胞胎,正比着爬树,一个劲儿地往上攀,个个都像只灵活的小猴子,爬得飞快。
旁边还有个五六岁的小女孩,扎着两个羊角辫,仰头看着哥哥们爬树。
刘媒婆上前跟孩子们打听了一下,得知张志强的妈去换土豆了。
说是换,其实就是买,但这个年代“买”字太敏感,容易引发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大家都心照不宣地用“换”这个词。
刘媒婆琢磨了一下,觉得地方不算远,便对苏锦说道:“锦丫头,你先在这儿坐会儿,我去找人。”说完匆匆走了。
苏锦没坐下,而是站着打量。
她抬头看了看张志强家的房子,这种房子在大院里并不稀奇,跟李建军家的构造差不多——四间屋,一间堂屋,一间厨房,另两间是卧室。
但李建军家相对宽敞,毕竟他的三个姐姐都已经出嫁,只剩下他和父母住在一起。而张志强家不同,除了张志强的父母,还有三个年纪不大的弟妹。
苏锦摇头,这也太挤了。
苏锦打量完院子,走到院子角落,拎来一个小板凳坐下。
这时,小女娃跑到她跟前,顶着红脸蛋,仰头好奇问:“姐姐,你是来找我大哥的吗?”
苏锦微微一笑,点了点头:“是啊。”
只怕这段时间来家里相看的姐姐见多了,小女孩也耳濡目染地知道了一些事情。
小女孩指着树上的两个男孩,自豪:“我大哥很厉害的,他最会爬树!”
苏锦点头,刚想说什么,突然听见一阵脚步声,院子北边有个小院门,这个小门很偏僻,外面是一道暗巷,大家一般都走大门,很少从这里进来。
她坐在这里正好看见那人进门,那人脚步很轻,似乎打算朝这边走来。可是抬头看到苏锦的瞬间,脚步突然顿了一下。只是一瞬间,又恢复了脚步,继续朝这边走。
苏锦心里一动,细细打量了一下那人。
那人是个四十岁左右的妇女,或许更年轻些,皮肤略显粗糙,脸上有着常年劳作留下的痕迹,穿着一件旧式的碎花棉布衫,看上去不太像城里人,倒更像是从乡下来的。
旁边的小女孩突然兴奋地叫了起来:“给糖吃的婶婶!”她的声音格外清脆。
苏锦低头看着小女孩:“你认识她?”
小女孩摇了摇头:“不认识。”
这时,那位从小门进来的妇女已经走到了苏锦面前,脸上堆满了笑容,她主动寒暄:“姑娘,我是从乡下来换菜的。天不亮就赶路进城,渴得要命,能不能给口水喝?”
苏锦见她这样说,也不好拒绝,于是让小女孩进屋倒了碗水。
那妇女接过碗,像是渴极了,猛喝了几大口,解了渴,她一边小口地抿着水,一边说道:“哎呀,这水可真是解渴,谢谢你啊,姑娘。”
苏锦微微一笑,点头表示不客气。
妇女借着喝水的工夫,又打量了苏锦一番,但她很快收敛了目光,继续微笑着寒暄了几句:“姑娘,你这长得可真俊俏!咱乡下的那些小伙子,见到你这样的,肯定都得抢着娶回家!”
换做别的姑娘,听到这样的恭维话,少不得要谦虚或是害羞一番。
而苏锦听她这么说,却只是笑了笑,礼貌地回应:“您客气了。”
妇女见苏锦态度温和,没有嫌弃她是农村人,也没有半点热络意思,没有再多说什么,放下碗:“那我就不打扰了,我还得赶紧去换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