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兵叫张小五,就是本地人,本来是逃难的,结果全家都没逃掉,就剩他一个人了。后来的时候南门秋彤征兵,为了那口军粮,他应征入伍。
他是不太懂为什么会有人大冷天的觉得暖和我的营帐不好,非要出来透这口凉气儿的。
不过他向来不过问这些大人物的事儿,平时都是头儿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此时听到陶岚岚的回答也没多问。
他只是挠了挠头,有些憨憨地笑了起:“对了……额叫张小五,额还不知道你叫甚嘞?”
陶岚岚觉得这口音莫名有些魔性,原本绷了几天的心情也好了些,她这次是真发自内心笑了出来:“我姓陶,平时叫我陶老板就行。”
说着,陶岚岚注意到了他身上有些破破烂烂的棉衣,衣服中的棉絮似乎也只剩下薄薄一层了。
除此之外,张小五身上还穿了一件看起来就硬邦邦冷冰冰的铁甲,而且他一张脸被冻得脸上飞红,手上也都是皲裂。
陶岚岚这才想起来那句“督护铁衣冷难着”。
何况这还只是个寻常的卫兵,身上的衣服都是最破烂的那种。
她突然回神,呼出一口气:“还有事吗?”
张小五不知道陶岚岚又想到了什么,只感觉人似乎突然就精神了,他心中嘀嘀咕道,难不成出来吹个冷风真能精神嘞?
那他咋就吹得头晕?
不过他没说这些,他一张脸其实动的早就有些没知觉了,因而也做不出来什么生动的表情来,只是回答道:“没嘞!那额先走了!”
陶岚岚点了点头,随后揉了揉自己刚刚因为出来有些发僵的脸,心中开始盘算起来了支援物资的事情。
大概又等了差不多一刻钟,营帐内的两个人似乎才终于谈完了话。
听着营帐内隐隐约约的说话声消失了,站在营帐外又等了等,才带上笑容,掀开营帐的帘子进去。
方仪和南门秋彤都朝着她点了点头。
陶岚岚点头对着两个人示意,随后缓缓开口:“我想捐一批棉衣来这边需要走什么流程吗?”
南门秋彤坐正了,身体认真看向她:“你要捐棉衣?”
陶岚岚点了点头:“我刚刚在外面看见他们有人穿的棉衣只剩下两层布了,他们是守卫边疆的战士,不是让人敲骨吸髓的畜生,没道理要人受冻挨饿还坐着最多的活。”
南门秋彤双眼亮了起来,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一拍桌子:“这样,也别走什么流程了,直接到我手里吧!朝中那些老狐狸,如果真经了他们手,这东西不得被扣一半儿下来!”
“这样,我暗中多派一队人马,随你们一同回京!到时候直接由我的人运送过来!”
方仪愣了愣,明明这人刚刚还是衣服分兵出去就会导致北疆被攻破的样子,最后也只给了一队人马。
一队人马什么概念,全是府兵,没怎么上过战场的那种,而且只有五十人。
五十人!还没有飞文阁的人多呢!
不过南门秋彤这反应倒是让她开拓了新思路。
沙门关作为北方重地,是抵御狄人的一道重要关隘,这边西方小国众多,时不时还有匈奴过来晃悠,一向是大小战事不断的。
但是因为这边没有什么大战力,不像南方齐国建国声势浩大,所以这边资源分到的就要少一些。
再加上作为女将领,又是年轻人,想必朝中打压也不会少。
最重要的是,沙门关离不开人,南门秋彤不像任家家中时刻有人在京中,时不时能去朝堂上哭个穷,拿点油水。
多方因素下来,北疆这边必然是物资十分匮乏的。
想通这一点后,方仪紧接着开口:“我手下还有几家庄子,这两年风调雨顺,产出还不错,大概有千石,在我手中也没太多用。”
南门秋彤眼神自然又是一亮,正色道:“我瞧着京中无守卫,正是需要我等进京援助,两位别担心,我这就请都尉随两位一同进京。”
她口中的都尉乃是折冲都尉,手下能够统领千人。
陶岚岚和方仪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讶异。
刚刚不过才给了一百人,这便加到一千人了,北疆到底是多缺物资啊?
南门秋彤很缺,朝中那些扒皮,嘴上说得多好听,发来北疆的物资每月也不过是千石。
可沙门关士兵多,这千石省吃俭用,再混些麸皮,加上本地的余粮才能让手下的士兵吃饱。
她不是没有上书请求过,可无一例外,全都被驳回了。
对方还可耻地说明明发的每月千石粮草!
他怎么不说沙门关有近万的守军?!
说得倒容易,还说什么粮不够了就遣散一些士兵。
遣散完之后呢?让狄人和匈奴直接打到京都去吗?
尤其是冬日,他们克扣得尤其严重!
粮草里有时候还混着石头子!
若说陶岚岚说的棉衣沙门管需要,但也不是非要不可,毕竟捱一捱也就过来了,可吃不饱,士兵饿着肚子,怎么去打仗?
这也是方仪提出粮食的时候,南门秋彤一下就从百人涨到千人的原因。
陶岚岚和方仪离开的时候,人还有些呆滞,不过时间紧急,两个人没有等士兵整装待发,便先坐上了马车,踏上了回京的路。
马车上,方仪突然就时不时地盯着窗外发呆,似乎有什么心事的模样。
陶岚岚自然看了出来:“这是怎么了,总感觉你心神不宁,明明已经借到兵了不是吗?”
方仪吐出一口气:“是倒是,可……我总是觉得没由来的心慌。自从我出来之后向京中写信,他却一个字儿都没回我。”
陶岚岚点上手炉,安慰道:“未必是不回你,说不定只是他在闹脾气。”
方仪压下心中那股不安的感觉:“希望吧……你是不是向唐哲写信?快给我加两句,帮我在京中看好他。”
刚刚掏出纸笔的陶岚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