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了很多汉人礼教熏陶的阿拓却并没有现在就直接在部落里引入庶嫡的概念,因为这种概念对于婚制尚且一团混乱的胡人来说实在是太过于超前了。但阿拓也不是什么都不能做,只要他有意,的确还是可以选择长子身上另一系血脉的出身。
“你把人选缩小到几位了?”
“两位。”
“哪两位?”
“其中一位是我之前寄居的那个部落的首领的女儿,不同于现在追杀我的那一位,之前的那位部落族长即使在亡国后仍旧以臣子的身份自居,以待王子之礼待我。既然他如此有恩信,那我也必报答于他,他有位女儿与我年龄相仿,我与她一同长大,深知她端庄良善,颇有母仪之风。前两日在我登基之前她终于逃出她的部落托庇到了王庭,无论从道义还是血脉的角度来说,这位都是理想的人选。”
“听起来不错,那另一位呢?”
“另一位就……”阿拓说到这里的时候自己也一副难以启齿的样子,和对于前一位的好恶之分简直能让人一眼看穿,可尽管如此这位还能被列入考量就很值得人玩味了。
诸葛承脸上并没有什么表情变化,只是耐心地等待阿拓的下文。
“现在想来,外祖母的情并不是那么好承的。”
“辽西公主给你推荐了贺兰部的人?”诸葛承心领神会了阿拓的犹豫,虽然辽西公主出生于王庭,但看起来,如今她的屁股还是更坐在贺兰部的主母那一边。
“嗯。”阿拓点点头,终于横下决心把那个人选说出来了,“出身贺兰部还不是什么问题,问题是外祖母推的人选是她的女儿。”
“什么?!”诸葛承是万万没有想到还能有这一出,他是知道胡人的婚制一团混乱,但是没想过能这么违背伦理纲常,“你说那位人选是贺讷和贺染干还有你母亲的妹妹,你的姨娘?”
阿拓看着诸葛承的剧烈反应就是一脸苦涩,他身为一个胡人,当然热爱自己的民族和家乡。尽管他也明白和汉人比起来,胡人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他还是不希望的让诸葛承目睹胡人这些野蛮不知礼教的样子。
“从你父王这边论的话,这位还可以是你的表妹,所以如果你选了这位的话,将来你的长子就会同时是你的儿子、表弟和表侄?”这关系已经乱到诸葛承有点想笑了,但他明白辽西公主在这个提议上是认真的,这并不是什么可以笑的事情。
“更麻烦的是,这位有夫婿。”向来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坏消息后面跟着的是更坏的消息。
阿拓继位之后已经将他去世的父亲同样追封为王了,虽然只是个追封,但他父王当年尚在世时的确是已经被正经封为王世子了,只不过没活到继位那一天而已。所以从血脉这方面来说,阿拓的身世可以称得上是无可挑剔的尊贵。
而贺兰部居然为这样一位尊贵之人选择了一位有夫之妇作为长子母亲的人选,这几乎就等同于在蔑视阿拓的王权了。因为不出意外的话,那位人选将来会成为阿拓的王后,虽然历史上也不乏有这样成功的先例,但并不是每一个二婚的王后都能生出汉武帝这样的伟大君王来的。
“公主殿下难道不知这是……很糟糕的人选吗?”诸葛承这句话中间断了很久,想要选一个足够能表达他的看法又不至于让阿拓太过难堪的词语,结果想了半天还是实话实说了。
“据外祖母说,这是她说服两位舅舅转而支持我登位的条件,他们要求我的长子身上必须有纯正的贺兰部的血脉。两位舅舅的女儿年龄尚幼,与我差了好远,我根本不可能等到她们成年那天。而他们的姐妹一共就两位,其中一个就是我母后了,剩下的幺妹倒是与我年龄相仿,只是她之前刚刚成年就成婚了。”
“所以尽管那位是糟糕无比的选择,却是你目前的唯一选择?”
210.
对于诸葛承的提问,阿拓只是无奈地闭上眼睛点了点头,此刻的诸葛承不由得再次在内心感叹明君难为。
世人大都以为没有比当帝王更开心的事了,毕竟一旦坐到那个位置上就再无任何约束,将天下千万人踩在脚下的帝王当然可以随心所欲。事实上,大多数的帝王也是亲身去践行这种想法的,只是各人的离谱程度略有不同罢了。
之所以自古明君难得,那是因为这需要已经没有人可以约束的帝王们自我约束,这种自我约束更多的是需要帝王们去和自己的意愿和欲望抗争,有些时候甚至需要让他们做到自我牺牲的地步,而这基本上是违背一个人的本性的。
不要说阿拓已经是一名帝王了,哪怕要求一个普通男人去娶自己已经嫁为他人妇的姨母并且同她生下子嗣,并把自己一生奋斗的所有成果都交付给这个女人生下的孩子来继承,这都实在是太过强人所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