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儿姐,我们等你可久了!”
“老幺回来了!还带了好吃的!”
“这下就差你啦!”
原来他们迟迟没有吃,是因为在等小雀儿。
她是这里的孩子王?
原来她也是个流浪的孩子?
孩子们发现庙门前小雀儿与那两个大人的对峙,渐渐安静下来,探头探脑,大气不敢出,观察着大人的动向。
“算了,我可是有急事要宣布。”小雀儿双手叉腰,颇为神气地摆出一副一家之主的大人模样,“你们请便吧。”
卫绮怀还打算一会儿向她打听一下穷奶奶那里的消息,当即从善如流地拉着吕锐踏进去,站到孩子们不远处,笑眯眯地等待她的下文。
对于这样自来熟的大人,孩子们下意识地想要亲近,然而他们小心翼翼惯了,顾忌到她们的干净衣裳,又有些畏缩。
不过小雀儿不怕她,更何况,比起眼下将要同小伙伴们分享的消息,这两个不速之客才不重要呢。
她快步绕过卫绮怀,兴冲冲地跑到孩子们面前站定,煞有介事地整理了一下她的衣冠,像个初出茅庐的演说家,清了清嗓子,高声宣布道:
“我方才听说了,新出的布告讲,涅槃大典提前了——就是明日!”
“涅槃大典?真的吗?”
“那能有假?这可是皇宫里的人亲口说的!”小雀儿傲然道,“一字不差!”
卫绮怀没想到她要宣布的竟然就是这个消息。
她更没想到孩子们的声音霎时间沸腾起来——涅槃大典在民间的声望比她想象的要高。
“涅槃大典!”
“这次会有凤凰涅槃吗?”
“不知道哎……但是这次提前了呀,说不定呢!”
“别想太多了。”有个孩子泼了盆凉水,像是对此已经不抱任何希望,“凤凰已经十三年没出现啦,难不成这次就会涅槃吗?”
“十三”这个数字未免有些太过准确了,卫绮怀禁不住好奇道:“难道十三年前凤凰就出现过么?我记得,那凤凰分明是在几百年前涅槃的……”
她的骤然发问吓到了几个胆小的孩子,可是也有活泼的孩子即刻回了她的话:
“没有错,涅槃典是百年前设下的。可是十三年前的每次涅槃典凤凰都会回来看我们呀!”
卫绮怀讶异道:“还会回来看你们?那真的是凤凰吗?”
难不成,这些孩子们口中的凤凰,只是某种罕见的候鸟?
“真的是!五彩斑斓的!羽毛是金色的!在火中烧旺了,就会变成金色的灰!”
提到传闻之中的凤凰,孩子们来了兴致,也不管眼前只是刚认识的大人了,纷纷争着抢着回答,甚至还手舞足蹈地告诉她:
“我爹娘说,十三年前的每次涅槃大典,都是凤凰浴火之日!也是祥瑞庇佑我们之时!每个看见凤凰的孩子,都有灵根!”
有个腼腆的小姑娘看了看她和吕锐,特意鼓起勇气补充道,“若是得了机缘,也能像仙师姐姐你们一样,修炼成仙的!”
听了这样稚气的话,卫绮怀哑然失笑,心中却不觉摇头。
每次庆典都能出现的奇迹,大概不能被称之为奇迹了——如此频繁的祥瑞降世,看来只是国师府那些人折腾出来的好彩头。
但是,“看见凤凰的孩子都有灵根”,这种说法,未免也太投易国国主所好了。
……不,或许正是因为在这样的说法中长大,易国国主才会罔顾自己资质,一头扎进求仙问道之中,继续促成这种恶性循环。
吕锐也对这句话颇有微词,“既是祥瑞降世,难道就没有别的吉兆么?比方是护佑一方河清海晏,或者来年五谷丰登吗?除此之外,步步高升、财源滚滚也是很实在的吉言——”
此话刚一脱口,她就意识到这样的话不该对孩子说。
大人讲给孩子的话出了错,自然要归咎于大人。
上位者讲给百姓的吉兆,自然也要归咎于上位者。
“是国师府的那些人……”她微不可察地一顿,尽力让自己的语气柔和,“这样说的吗?”
她一说到国师这两个字,孩子们热闹的声音里便传来不和谐的音调——
“国师?那个老国师?才不是呢!”
“我们十三年没见过凤凰,这都要怪她!”
“对对!我爹还在的时候就说过,自那个国师一上位,凤凰就再也没回来过!”
“凤凰一定是不喜欢她!”
“幸好她被处决了!”
“不知道今年的新国师能不能把咱们的凤凰找回来……”
“得了,听说新国师还是她的师侄,定然和她狼狈、那个词怎么说来着?哦!对,定然和她狼狈为奸!”
“哎哎,国师也分左右的!这次主持的好像就是另一个……”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吵了起来,吕卫两人不得不在这样片段性的话语中提炼着她们想要的信息。
——先代国师在位其间,从未在涅槃典上造出祥瑞降世的吉兆?
——连街头巷尾的小乞丐们都怨声载道,看来这位国师名声差到了极点。
——是不是就是因为这个,如今的右国师才如此迫不及待地想要干出一番“佳绩”,以此巩固地位,或者进一步高升?
“接引久违的凤凰涅槃”,这真是一个绝妙的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