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七八年前,他们便带头在青州地界作乱,一开始带着一百多号人,专劫路过青州的商人,尤其是那些偷偷来青州和吴国人交易的外地商队。
根据国法,周吴互不通商。
这些交易摆不上台面,哪怕被土匪劫了,商人也不敢报官,只能吃了这哑巴亏。
后来出了几次人命,死的还不是旁的、不相干的伙计,而是商队老板的儿子、侄子之流。事关重大,商队便在当地官府报过几次官,但不知为何,这些案件最后也都不了了之。
周权左手拿着信件,右手拿着汤匙舀粥。
周祈安、怀青坐他两侧,一人一边地把脑袋凑过来偷看。
周祈安一边看,一边还不忘品评一句:“看来这个汪伍,跟地方官府是勾结已久了啊。”
周权“嗯”了声,继续往下。
这三年青州大旱,流民越来越多,百姓没了生计,自然便有更多人投匪。
汪伍有了人手,又带大家干了几票大的,包括去年劫了卫家商队,今年又劫了钦差卫队——即便四千石粮已悉数送人,但想必中央钦差的一颗脑袋,怎么也比这四千石粮值钱。
总之,匪徒如今已扩张到了六千人规模,且十分阔绰,除了厨子、杂役等人,其余能战之人已经全部配备了刀、枪、槊等正规作战武器。
明明有刀有枪,刺杀钦差用的却是菜刀和石斧。
看来这帮匪徒,从一开始便计划好要把这件事扣到“叛民”头上。
“叛民”劫了军粮,官兵自然会怀疑刺杀钦差也是他们干的。所用凶器一致,官府再跑到这些人家中搜查,顺理成章搜出写着“官粮”二字的麻袋,人赃俱获。
再把百姓押回衙门,屈打成招,签字画押。
让这帮有口难言的百姓,把刺杀钦差的锅也一起背下来,实在不是什么难事。
如果猜得不错,等他进了青州地界,这帮人也要来试探、拉拢他,让他拿了今天这六千人的脑袋回京城交差受赏,轻轻松松名利双收,也免得再大费周章地剿匪,何乐而不为?
周权继续往下读,见信报中又提到一件事。
汪伍此人是个亡命之徒,之前青州也有土匪,但都没有汪伍这般猖狂。
而青州作为毗邻南吴,贯通中原与西域的必经之地,再乱,商人也势必要经过此地,要想保证货物安全,商人便只能找镖局买镖。
于是那几年,在凉州、青州、苍州地界上,镖局便如雨后春笋般开了起来。
一开始,镖局和匪徒碰上,是真刀真枪地干。
那么多镖局,轮番对付汪伍的一百人手,汪伍伤亡惨重,一度被杀到不剩几人。
而正在生死存亡之际,小白龙出面与各大镖局游说。
若是汪伍倒下,青州太平,商人又何必出高价从镖局买镖?不出一两年,凉、青、苍三州的镖局便要死掉一大半。
汪伍死了,对镖局又有何好处?
汪伍的名号响当当,令过往商人闻风丧胆,而也是这名号,让镖局赚得盆满钵满。
小白龙出面游说,与当时最大的四家镖局握手言和,联手立下盟约,但凡挂着这四家镖旗的货物,他们便不劫,但他们要抽三成的买镖钱。
青州也不能过于太平,汪伍会专劫小镖局的镖,让过往商人明白,青州此地仍旧凶险无比,小镖局人手不足,容易被歹徒盯上,还是找大镖局买镖靠谱。
稳赚不赔的生意,四大镖局没有拒绝的道理。
于是局势瞬间从几十家镖局联手对付汪伍,变成了汪伍与四大镖局联手,吃掉剩余几十家小镖局。
小镖局镖师被屠,丢了货物又要赔偿商人,没一两年便纷纷闭店。
这一片的镖局生意,很快便被这四家镖局垄断。
过往商人也无不知晓,要想平安经过此地,便要来拜这四家镖局的码头。
而这四家镖局中,又以青龙镖局为首。
卫家商队常到青州做生意,卫老板此人,做人做事又向来滴水不漏,最懂江湖规矩,每每途径青州,都会找青龙镖局买镖。
包括去年,也孝敬了青龙镖局一大笔钱。
青龙镖局派了三百名镖师为商队走镖,按青龙镖局与汪伍的盟约,本该只是走走过场,不知为何,汪伍却忽然变卦,带着三千人马在中途拦路,杀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三百名镖师命丧黄泉,货物也被洗劫一空。
至此,青龙镖局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