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大家都忘了在周国南境,还有一位能打的靖王爷。
此人是已故献文帝的叔父,当今圣上的爷爷。
当年北国之乱,丞相便是向靖王借兵,交由祖世德统帅,击退了北军。
后来献文帝在京中遇刺身亡,无子无弟,皇位无人继承。
朝中大臣商讨过后,便把靖王四岁的世孙,郑士仁,也就是当今圣上,过继给了大行皇帝和皇后为子,以嫡长子身份顺利继承了皇位。
虽已过继于人,但毕竟是圣上亲爷爷,又手握重兵在南边虎视眈眈,祖世德岂可为所欲为?
此次祖世德打了一年多的仗,收复启、鹿两州,已经有人在说他好大喜功,穷兵黩武。
祖世德尽量低调,夹着尾巴做人,结果却生了个好儿子,不仅在清明击鞠时冲撞了皇上,没过多久,这又闹出了夜闯城门的事端。
哪怕谋反之罪可逃,也难堵悠悠众口,说祖家藐视皇权,说祖世德有不臣之心。
再说赵珩,此人与赵秉文同岁,但年纪小、辈分大,是赵秉文的堂叔,丞相大人的堂弟。
他自小不喜读书,而好舞枪弄棒,无心仕途,却一心想做个盖世英雄。当年赵家人拗不过他,便到义父处走动,让义父收下了他。
这样的人送到军中,自然比周祈安、祖文宇送到户部更令人头痛。
毕竟军中训练绝非儿戏,也不知他挺不挺得住,哪天上了战场,也是真有可能交代了小命。
赵珩年纪比周权大,但参军时间晚,没什么经验,义父便让周权带他。
周权没空理会,便又转手交给了怀青。
要说他怀青在军中这么多年,莫名其妙的事可真是没少干。
军中运筹帷幄、冲锋陷阵的事儿,大哥永远叫他靠边站,这些乱七八糟陪权贵读书的事儿,他倒是一个人揽了个遍。
赵珩此人又有个英雄梦,跟他来假的还不行,一定要来真的。
于是当年,他们不仅要教他武艺,还要带他上前线实战。
实战实战的,还得派人暗中保护他,免得带出去了带不回来,跟赵家人没法交代。
只记得那年军队到苍州剿匪,赵珩非要一同前去。跟着大部队行军到了苍州,让他在营中老实待着还不行,他还要上前线交锋。
周权便让他带着一支小队,去山里找土匪窝子,给军队探探路。
这支小队的队长明里是赵珩,暗里却是怀青。赵珩收到的任务是找土匪窝子,其他人收到的任务则是保护赵珩,怎么带出去的怎么带回来。
当时军中早已掌握了土匪行迹,对于土匪在山寨如何布防,如何巡逻,如何补给,如何行动都探得一清二楚,怎会不知土匪窝子在哪儿?
而赵珩狗屁不通,倒是愿意听怀青的。
怀青便把他拐到了一处离土匪老巢十万八千里的地方,带他潜伏溜达了几日,等他过够了瘾,便把他哄回了老营。
后来赵珩在军队混了几年资历,赵家人又觉得前线太危险,把他调进了金吾卫。
如今他升为了金吾卫上将军,负责长安城治安。
在长安城骑着马、巡巡街的日子,自然比在前线舒服,危险性也低。
他出身名门,又好勇斗狠,一路走来的路径,又让他坚信自己的德行配位,平步青云与家门无关,性子里便颇有几分狂气。
周权和怀青之前和他打过交代,这一点自然清楚。
浓稠夜色下,两人面对面站在院内,周权问了句:“他们现在在哪儿?”
“朱雀大街。”
此时城中已是宵禁,周权便让小厮以看病为由,去找坊正要一个临时出入腰牌。
怀青则是因和大哥同住在一个坊内,来往将军府才不受限制。
小厮去了,周权静待,怀青则在院内来回踱步。
踱着踱着,他又忽然想起一事,问了句:“对了,王管家,上回那些金元宝是不是还在这儿放着?”
当时赵侍郎虽派人给了他口头承诺,但他担心日后生变,还有用得着金子的地方。他便把那一筐金元宝留在了将军府,想着等日后周祈安、祖文宇正式到户部报到,事情彻底稳妥了,他再让王荣把金子送回义父府上去。
他办事喜欢给自己留点进退的余地,稍微多留了一个心眼,今晚正好就要派上用场了。
看来那一盒金子,注定是要喂给赵家人的了。
王荣听了连忙道:“在,在账房。”说着,叫小厮把那筐金子拎来。
那一盒金元宝仍原封不动放在食盒内,怀青打开看了一眼,十六只一只不少,便又把盖子盖好。
正巧小厮回来了,周权拿上腰牌走了出去,怀青便也跟在了身后。
只是两人出了坊门,却见事情不再如小兵通传的那般简单,大街上守城军与金吾卫竟刀剑相向,剑拔弩张,转眼间便是一场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