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恋上你中文 > 神之多米诺 > 第103章 Case Four - Chap16

第103章 Case Four - Chap16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时隔一个多小时后,突然被无端“挖坟”的投毒案又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中,向义昭好一手浑水摸鱼混淆视听,他的思路和推测立马引起了大家的争论,但向义昭转而也提出自己的疑惑道【我就随口这么猜一下而已,要是大家第一反应这么大,那说明心中都有类似的考虑。不过我目前没搞懂的是,这么着团伙作案都得有个首脑人物吧,那如果是同一拨人、同一个头儿,为何会使用如此天壤之别的作案手法呢?通常来说,会使用毒杀,说明凶手倾向于让受害者在死前的那段挣扎中感受到最深刻的恐惧和痛苦,而且凶手自己也非常享受这种折磨受害者的过程;鉴于我们先前已经把嫌疑人范围缩小在七号厅的四个人中,当俩孩子倒地人事不省时,在场的投毒者应该是全程观摩且心里暗爽的状态。而相较于投毒杀人,用炸/弹/来杀人、以及同时用巨响来诱发惊吓出受害者的心脏病,说明凶手倾向于用“短平快”的方式解决TA的目标,行事果决、毫不拖泥带水;凶手没那么多心思、或者说是兴趣,来慢慢地玩弄受害者,只是要求手段能简单快速地达成自己想要的战果就行。除了以上两点,根据统计数据,一般女性凶手会更喜欢使用毒杀这样谨慎隐蔽且不费力的手段,而男性犯人会更偏向于使用爆/炸/和惊吓等情绪外放的暴力手段。】

向义昭好容易从他本就不丰富的犯罪心理知识储备里,挤牙膏似的憋出了自己能想到的最合理分析,总结道【反正吧,虽然动机可能一样是针对吴家的仇杀,但使用爆/炸/与惊吓,和使用毒杀,是两种非常不同的犯罪心理,可以算是大相径庭;我现在难受就难受在,同一个凶案策划者,目的又是“复仇”这样具有强烈个人色彩和私人情绪的杀人动机,我们没有找到其对应的“标签”或“签名”,一丁点儿迹象都没有;而这个“头目”所采用的杀人手法,如果把楼上和楼下的案件都排在一起横向来看,相比之下好像我们的嫌疑人更讲究如何能“因地制宜”地杀人,而不是突出其恨意和个性、也不讲究个爽感,深究起来感觉反而不像是同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所为了。啧,我这么表述,大家能理解我的纠结之处么?就是这其中的、诶,欧队常用的那什么词来着、哦,“底层逻辑”和“行为导向”,其实两者是不能“自洽”的,你们说对吧?有这么个感觉吧?】在面前一众人或点头或摇头又或无动于衷的惨淡反应中,向义昭有点丧气地摊在座位上,果然,虽然也跟随队长学习了这么长时间,期间也接触经办了这么多案子,自己还是不能像欧仲霖那样把犯罪心理侧写和分析在工作中运用自如。

从给了个引子开了个头,到听取了众人的各种猜测和讨论争辩,欧仲霖期间始终一言不发,而他的视线从未真正离开过屏幕上内容;在向义昭如大型犬般半耷拉着脑袋和自己较劲的同时,欧仲霖终于站出来,绕着众人的座位后方轻声溜到大屏幕旁,路过向义昭的座位时还安慰似的用手肘碰了碰他的后背;此刻欧仲霖用放松的姿势靠雪白的墙壁上,随意地指着屏幕上已停留多时的关键时间线和重要事项,意有所指地说道【我明白大家心里都着急,不过还是先不要把两起案子混为一谈,线索越是杂乱我们越是要有所侧重,才能各个击破。小昭刚才分析了很多,你要说他完全没道理么,那可能也有那么些道理;犯罪心理这种东西吧,它本身比较依赖以往数据的总结归纳,还很吃经验;通常我只是把它当作一种辅助,实践中不能轻视但也不能过分依赖。有时候嫌疑人的心理和行为可能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和预计的走向,所以不要过早地给案子的嫌疑人设置上限和下限;很可能说到底,小昭毫不受外界影响的第一直觉反而是最正确的,就比如他刚才说的最后一句,楼上的投毒案和楼下的爆/炸/案其实就不是一个人或团体做的,两者根本没啥关系,撞在今天存粹是巧合。】

而后,欧仲霖迈步到屏幕前方,微微的蓝光映照在他分明的眉骨和眼眶上,他重新回到主题上来,淡淡道【虽然案子都要破,但也有个轻重缓急,我们的重点还是先集中关注爆/炸/案;之前大姚提出的“小团体”思路确实缜密周道,大家的分析也各有各的道理,不过嘛,你们似乎还漏考虑了另一种思路;也就是说,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们都被凶手故意制造的假象给误导了,所谓“团体作案”的连贯度和缜密度,其实是由一个人分别扮演了几种职业身份完全不同的角色呢?目前我对团伙作案还是持怀疑态度,首先是因为小昭说的一点很对,单单针对吴家人报“私仇”,对凶手来说应该是一种非常有“私密性”和“排他性”的高度个人主义行为,使用“孤狼模式”明显更为保密;也就是说,或许全程的所有环节都由TA一个人亲手来完成,也是TA报仇的核心意义和目的之一;这种凶手必须“报私仇、泄私愤”的案子里,我们千万不能低估了“亲历亲为的成就感”对于凶手的诱惑力和精神抚慰价值。第二,不管凶手的控制性和调度性有多强,一个螺丝钉的小偏差能在整体效果上呈指数型放大,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我感觉人越多反而越容易降低整体成功率;正好小媛刚才也提到过,能让凶手扮成不起眼的“小人物”,以这样近的距离去接近吴家两位掌权人、并设置适合两者死法的机会,这场开业典礼几乎完美到可遇不可求,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所以在执行全程中的任何从犯的人为错误或临阵退缩,都是主犯绝无法忍受的。综上,你们之前的反复讨论时我才渐渐有了一种,会不会是凶手“一人分饰多角”的大胆猜测。】

果然欧仲霖不出手则已,一下场立即语出惊人,以上确实是目前为止众人都忽略的一种思考方向,大家紧紧盯着欧仲霖的一举一动,满眼皆是渴求知识的精光,满脸都是赶紧更新的催促;为了表示自己的猜测绝不是头脑一热空穴来风,欧仲霖从萌萌的手中接过激光笔,继而引导大家看向红色光点所指的几处关键词,分析道【大家不妨带着我的假设再仔细看看这几条时间线,你们没发现其中有很明显的“分割感”么?啧,光这么直接说也说不明白,你们就这么想吧,从人员配置和执行具体事项上来说,某些身份的人员可以反复出现但相互间身份又不冲突排斥。比如,上周三到周五出入那片场地的是大部分同一批人员,基本上是搭建舞台的日结工,外包公司的监工,以及承办方派去的员工;上周六和今天周二在场的基本也是同一批人,都是参与演出的人员和承办方的人。而周日和周一,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重合的人员,主要是清洁工人和安保队伍;再加上其中安保人员都是商场的老员工了,不太可能被外人随便就伪装顶替,我会先押临时聘用且第一天上岗的保洁人员有问题。】虽然欧仲霖的解释已经尽可能简单了,但在座还有些组员一头雾水;为了方便大家进一步理解,萌萌在欧仲霖讲解的同时,也十分贴心地把各个时间点、具体活动事项、以及相关人员进行稍微的调整和重组,快速地做了个表格放在屏幕另一侧,这下欧仲霖所提出的“分割感”便一目了然了。欧仲霖接着强调道【所以,如果凶手不想让自己的计划受制于太多不确定因素,也不喜欢其他人来插手TA的复仇大计,TA完全可以利用每项活动时间安排上的“错位”和“窗口”来制造一人分饰多角的绝佳机会。而且凶手连当着直播镜头近距离引/爆/炸/弹并波及自身的觉悟和勇气都有了,说明TA为了报仇至少是将自己的安危置身事外的,我相信对方也不差这个头脑、决心,和执行力。虽然对凶手来说压力非常大,但都沦落到必须成为杀人犯的地步了,压力反而是TA最不需要考虑的因素。只要在以上活动事项中有这么一个人,TA在时间和身份伪装上能安排得当、做出让人根本察觉不出的巨大差别,一人分饰多角来完成每一步计划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儿。】

欧仲霖话音刚落、萌萌一边列表格一边精简地拓展复述了以上猜测,她仍旧不信邪,为自己同时也是为大家理顺思路,指着屏幕上的表格第一行说道【啊?欧队,所以,你的意思是说,如果你的假设成立,那就得存在这么一个嫌疑人,TA要先假扮成日结工人混迹于白云区劳力市场,并且很幸运地于上周三一大早在白云区的劳工市场被那家特定的外包公司的招工头给选上、接着TA亲自参与到了周三至周五的舞台搭建工程中去,还从中获得了有关展示台用料、组装方式、和放置位置等的第一手资料;最重要的是,TA在短时间内便发现了能隐藏爆/炸/装置的雕塑展示台、并立马想到了利用表面重力和压力变化来引/爆/炸/弹的方式,而且也发现了演讲台下方能放置吓人用的发声装置;然后TA还必须连夜着手准备一份计量十分精准的炸/弹/装置和遥控发声装置。】萌萌紧接着又将光标移向下面几行,继续道【接下来,同样也是这名嫌疑人,周五下午同大部队一起收工走人后;隔天,TA就得换个完全不搭嘎的身份,装扮成某个能参与演出排练的人员,并于上周六在演出场地尽职尽责地耗了大半天,终于是获得了演出流程各个环节的详细信息,其中最关键的便是吴褚胜将会在周二下午一点十八分单独站在展示台上进行剪彩、以及他那时一定会站立的精确位置。再然后,周日上午,TA还得再次装扮成清洁工、随身带着个炸/弹/装置和发声装置混进来,并在完成了周日演出场地的清扫工作后偷偷地留下来过夜,于周日晚上在乌漆嘛黑的百货一楼想方设法把那个小型炸/弹/安装入展示台的内部、并同时把发声装置放入演讲台下方。而第二天周一上午,TA还必须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出现在大家面前一起完成清洁工作后才能离开。到了最后一步,就是今天周二上午,这位嫌疑人又得打扮成某个演出角色投入到开业活动中去,并在剪彩过后炸/弹/终于爆/炸/时,在逃命过程中还要看准机会让自己身处于发声装置的控制范围内、悄悄按下遥控器,至此才算完成了TA所有的杀人计划安排。】

在萌萌仿佛眼见为实身临其境的描述中,欧仲霖稍微细推之下,很快便意识到了在自己的假设中,某个环节的时间逻辑存在些许的不合理,不过还未等他重新思考其他的可能解释,萌萌微微摇头表示并不赞同,而紧挨着萌萌坐着的文佳媛不依不饶地接着问道【欧队,你说这么复杂的身份伪装和一环接一环的时间安排,TA单独一个人忙得过来么?能真正实现嘛?难道TA不怕自己在中间某个环节会被别人认出来?而且单就凶手得装扮成清洁工这一点,我们是不是已经可以把嫌疑人身份锁定在女性身上了?不过,这好像与刚才向队说的,爆/炸/案的主使人应该更倾向于是男性这一点不太符合诶;反正,我现在还是觉得姚哥提出的多人合作作案听起来比较合理,在操作上也更具有可行性。】欧仲霖一听也觉得是有那么点意思,不过轻言放弃从来都不是他的风格;欧仲霖扔下激光笔、又一个人靠回墙边,挠挠头发、打着哈哈,神色自然地给自己找补道【呃,这个嘛,呃,具体的细节操作我们暂且不考虑嘛,主要是打开思路、思路才是主要的;反正,如果凶手要是想通过一人扮演多角来实施杀人,那TA肯定能找到相应的方法来安排各个环节、逐一付诸实现,你说对吧;我之所以提出这么个猜测呀,主要这就是为了说明一连串关键活动的“分割性”及其带来的“便利”,都是可以被凶手所以利用的。在这三批人之间,好像除了莫承梁次次都会稍微出现一会儿,其他人员基本没有重合;如果此案是莫承梁计划实施的,那就简单了,先考察他周日和周一晚的不在场证明,明天直接审他、完事儿;但如果此案不是莫承梁做的,你难道指望莫承梁或在场其他什么人能快速地辨认出、或者轻易地意识到,某个干活的工人,某个当背景板伴歌伴舞的,或某个做保洁的阿姨,三种角色其实是同一个人伪装的么?】

文佳媛和萌萌都托着腮没有回话,一时间还没明白自家队长的意思;欧仲霖让她们换位思考一下,反问道【来,萌萌,小媛,其他方面的操作可行性我们先不论,就问几个简单的问题:比如,你平时会去注意小区里或家楼下三五成群来干活的,操着外地口音的,蓬头垢面五大三粗的日结工长什么样么?即使人家来了不止一天,你会特地停下脚步去关注人家的衣着服饰、身高长相、高矮胖瘦、还是男女老少?你觉得那十几名日结工,相互之间抢活儿都来不及、干了今天没明天的,他们会相互留意谁是谁么?还有,你逛街时会停下脚步关注商场里身边经过的清洁工长什么样?就我们这楼里每层搞卫生的阿姨,有时候替班换人了你还认不出呢;你记不记得自己刚来的时候,打招呼还经常认错谁是谁。就你还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刑警,更别说普通民众会有这个眼力见、敏感度、警惕性、和安全意识了。再说,清洁小队的领班笔录里不是提过么,周日和周一做清洁的女工都是为了百货开业新招进来的临时工,还在试用期;领班本人或许都没把十张脸给认全,我想她们之间应该谁也不太认识谁。所以,她们是在一起干了一天的活儿,但周日下了班也不一定会注意谁掉队没离开,而周一上岗自然也不会去注意谁比谁更早来。一人分饰多角反复出现,虽然听起来比较困难,但很可能这就是嫌疑人钻空子来误导警方的方式。】在萌萌还迷糊地点头称是时,欧仲霖又草草撂下几句道【欸,当然了,我也只是提出一种可供参考的假设;大家就先按大姚和小毛子提的方向往下查,看看有什么结果再说,毕竟从参与个体的角度来说团伙协作做案确实最好操作。不过也别忘了对所为的隐形“小人物”进行深入走访,只要能给与正确引导、提出正确问题,他们无意间或许能记起忽略的线索和细节,说不定会对我们破案大有帮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