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不可置信:“你做这个澄清做什么?不会是后世已经有人说是我烧了阿房宫的吧?”
嬴棠耸耸肩:“如果您不想造成这种误解,为什么不干脆连咸阳宫都不烧呢?”
“就是,”刘邦来劲儿了,“败家,太败家了!”他现在居住的宫室就是由旧秦宫室改造的。若没有当年项羽那把火,他能直接拎包入住,舒适又省钱。
刚准备下命剁了子婴烧了咸阳宫的项羽犹豫了,看向一旁的范增。
范增板着脸,坚定地朝他摇头,生怕他那憨劲儿再上来——
这好人你可千万别再给刘邦做了!
项羽只得撇撇嘴:“不烧就不烧呗。”
“后人既然能将秦始皇所作所为带来的影响分析得这么透彻,难道没好好研究过‘焚书坑儒’么?他烧毁了多少典籍,让多少文明传承断绝?还用如此残酷的手段对待儒生,千夫所指,而到了后世,却被捧成了神明,称赞传颂他的功绩,而将他所有的残酷悉数抹去,这就是你们后世人的道德观?!”腐儒指着天幕破口大骂。
嬴棠掌心朝下做了个按的动作,示意那人冷静:“我知道您急,但是您能不能给我说话的机会呢?”
那人当没听见,继续细数嬴秦的百八十种罪行。
什么“六里作六百”,什么“扣押国君”,什么“想霸占和氏璧”,什么“逼死屈原”……
听得嬴政位面的人是越来越迷惑,其他位面的人是越来越沉默。
“为何先王们做的事情也要用来骂我们陛下啊?”李信和坐得离他最近的蒙恬咬耳朵。
“这……新仇旧怨并发?”蒙恬不确定地道。
眼看着那人是骂不完了,嬴棠忍无可忍,毅然决然把他的音频权限关掉了。
啊,世界清净了。
这是所有人的共同想法。
【那个……这边我得说,他刚才只是把大秦所有的君主都骂进去了而已,并不单单骂始皇帝一个人,用六里地骗六百里地的事情,是惠文王时期的,后面是昭襄王时期的,大家不要误会。】
“这有什么好误会的?不见得后世人还觉得那些事情全是秦始皇做的吧?”苏轼打趣道。
嬴棠不吭声了。
苏轼笑容一滞,眨眨眼:“真的有人觉得那些事情全是始皇帝做的?!”
啊这啊这……突然觉得秦始皇有点可怜了是怎么回事?
“不是他啊,我还以为都是他呢!”年方五岁的小朱柏举起一本书,上面印着“秦王击缶”几个字。
朱标赶紧捂住他的嘴把他抱起来,替他向嬴政致歉:“抱歉,始皇帝,这孩子还没怎么读书呢,一知半解的就出来嚷嚷。”
嬴政摆摆手,神色淡漠:“无妨。”又不是一次两次了,没什么大不了的,早习惯了。
朱元璋啧啧慨叹:“有时候挨的骂多了,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你们看始皇帝的心脏多强大。”
众皇子:谢邀,这种磨练方式大可不必!
只是嬴政不在乎不代表其他人不在乎。
嬴驷打开秦王群怒骂嬴稷:“瞧瞧你做的好事,全叫政儿背了锅,无耻之徒!”
嬴稷捂住耳朵,一点不惮他:“您不会以为您干的那些事儿就很符合什么道德水准吧?”虽然是张仪干的,但没他老爹默许,张仪能办成?
四舍五入就是他老爹干的!
六里换六百,你也无耻!
鉴于那是亲父,所以嬴稷说话还是会委婉一点的,至少没把最后一句话直接说出来。
这对慈父孝子当着祖宗后代的面开始了长达一盏茶时间的激情嘴皮子战。
夹在两人中间的嬴荡耳朵都要炸了,干脆发了句:“都不是啥好人,干嘛互相指责。”
嬴驷嬴稷一看,顿时同仇敌忾起来,集合炮火对着嬴荡开轰。
嬴荡:“……”我就不该说话。
【这种情况在后世挺常见的,众所周知,秦王就是个代号,汇总来的。最经典的秦王代表就是秦王政嘛,提起秦王大家就知道他,所以那些事情当然也就默认是他干的了,什么逼死屈原啦,什么要抢和氏璧啦,什么逼父杀兄啦,什么玄武门之变啦……】
“噗——”李世民没绷住喷出一口茶,“啥啥啥啥玩意儿?”
怎么这里还有他啊?
魏征幽幽地瞧他一眼,程知节尉迟敬德目露同情,李靖秦琼看天看地不看李世民,长孙无忌房玄龄战术性微笑。
唐之后的人:梦,梦幻联动了?
后世人还挺能编。
而汉朝土著刘彻就比较纳闷儿了,他有问题也是不爱憋着的,便去龙凤猪群里直接咨询嬴政:“其他事件我知道,这玄武门是哪里来的?你们那会儿有个地方叫玄武门吗?”
秦始皇:没有,不知道。
刘彻觉得他还是把自己当外人——
大家好歹也是单独有小群的人,还有个并称,四舍五入就是不在一个朝代的兄弟了,怎么还藏藏掖掖的:“你不知道这事儿怎么和你扯上关系的?”
唐太宗:……因为那是我干的,我没当皇帝前封号是秦王。
嬴政:……
原来是你!
刘彻惊叹不已:“喔,李二你小子深藏不露啊!”
唐太宗:这个中故事很复杂……回头我问问他,他要不讲,就我自己讲给你们听。
华夏人爱听八卦是刻在基因里的,老祖宗们也不可免俗。
一听有瓜可吃,刘彻立马高兴了:“你也不用问他啊,私下里给我们讲就行了。”都叫他们千古一帝了,这点自由总该有吧?
李世民想了想:“也行吧,这次结束了我再和你们好好说说。”
【都讲到焚书坑儒了,就顺便说叨说叨吧。后世默认的焚书坑儒,就是烧掉了六国所有的经史典籍,坑杀儒士,对吧?】
六国之人猛地抬起头,眼泪都要飙出来——
什么?
那秦政,还能更过分?!
不但不许用我们的文字,还要烧我们典籍!
老嬴家你天打雷劈哟!
【但事实上,关于“焚书”的记载,《史记》中是这么说的:“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敲重点,这里有一个“非博士官所职”,反过来讲,博士是有谈论、阅读、收藏这些“禁书”的特权的,焚的书并不包括他们所拥有的。那么博士那里有什么藏书呢?我们不妨倒回去看一看。
秦官方曾经从六国的宫廷和民间收集了大量的文献典籍,将它们安置在一个仓库里面,有点类似于我们后世所说的“图书馆”。然后征聘七十名老者为博士,将这个地方交给他们,让他们对搜来的典籍进行审查筛选,看看哪些是有利于维护秦统治的、可以在百姓中流行的。也就是说,秦焚烧的书,是民间的,他们自己官方,其实还留有一套备份。】②③
“那后面为什么还失传了那么多书?”有人不服。
秦末的范增和秦初的项梁齐刷刷望向自己位面的项羽。
秦初的项羽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所以项梁看他也没用。
秦末的项羽眼神飘忽:“也许,可能,大概……那批书是和咸阳宫一起被烧掉的。”
范增太阳穴突突地跳:“你自己不爱读书就算了,怎么还烧起来?其他人不要读吗?”
项羽灵魂发问:“不喜欢的东西怎么会想到它的存在?”下令烧,那必然是整锅端,谁还特特嘱咐一下“那个书千万不能烧”啊?
范增缄默了。
想到这点的不止是他们。
这是很显然的事情。
因为诸天万朝都陷入了诡异的沉寂中。
最后还是嬴棠打破了这凝滞的气氛:
【关于坑儒的记载,就越来越偏了。因为《史记》中,不管是《秦始皇本纪》还是《儒林列传》,记载的不是“坑术士”就是“坑方术士”,“坑儒”这个说法是刘向的《战国策》中提到的:“遂燔烧诗书,坑杀儒士。”然后到了后面,基本上就全是“坑儒”了。】④
嬴政扯了一下嘴角:“刘向,又是你啊。”
“呵呵。”
刘向抱紧自己:救救救救救,谁能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