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怪我没有给你媳妇吃好穿好。你也不看看你一年挣多少工分?能吃得了肉吗?真的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要想吃好的,就往家里交钱,你想吃多少有多少。
就是农村人的命,还想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也不看看自己的骨头有几两重!”
最后一句话明显是对着屋内坐月子的吴招娣说的。
刚刚的一番话已经将李建武心中的所有勇气耗尽,面对越发刻薄的言语,他一句话就不敢说。
屋内,李大妮也听到了奶奶的声音,有些害怕地看着母亲,生怕母亲受到影响,奶水更少。
这样,她刚出生的弟弟就要饿着了。
一看到母亲怀抱里的瘦弱身影,李大妮的脸上就忍不住露出笑容。
心想:真好!真好!她也有弟弟了。看以后村里还有谁敢说她是腰杆挺不直的人,往后,她们家可就全靠弟弟了。
想到这,李大妮的身体仿佛充满了力量,迫不及待地想要做些什么。
就在她把红糖粥递过去的时候,忽然瞥见母亲脸上癫狂般的笑容,看得她心中一震。
想要开口的冲动被削弱,语气还是和往常一样,怯生生地开口道:
“妈,红糖粥做好了,你快喝吧,我来抱弟弟。”
“不用!”
吴招娣想也不想地迅速往后退,阻止女儿的动作。
而后,双眼温柔地看着怀里,自己以后的倚靠——儿子。
双手轻轻摇晃,让儿子能够有个更舒服的睡眠,轻声道:
“你弟不用你看,你把家里照看好就行了。”
很快,吴招娣似乎也意识到自己刚刚的态度不好。
随即,她扬起一张笑脸,笑容出现在一张颧骨突出,略显刻薄的脸上,加上长久不得意积攒的郁气,显得格外别扭。
“你弟弟还小,你也没照顾孩子经验,我自己来,你把你奶奶吩咐的事,做好就行。”
李大妮伸出的手慢慢往后缩,她脑海中忽然飘过照顾妹妹的场景,喂鸡喂猪都没有将不会走路的妹妹带在身边的画面。
原本坚固不催的心开始出现一丝裂痕,就在她即将动摇的时候,吴招娣嘴里忽然哼唱歌谣。
她瞬间将心中的裂痕修复,想着:弟弟是不一样的,男的和女的也是不一样的,她不用怀疑什么。
安抚好自己之后,李大妮端着红糖粥靠近母亲。
这时,吴招娣才将儿子放在床上躺平,一口一口慢慢地吞食。
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想起母亲的话:只有儿子才能吃到好东西,生了儿子的人也能跟着享福。
现在的场景正是对母亲的话的验证,吴招娣深信不疑,更是将床上的儿子看的比自己还要重要。
为了儿子以后能和大房的两个儿子一样读书,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工分和钱自然是不能少的。
吴招娣不仅不觉得婆婆的话刻薄,反而觉得有道理。
她不能再继续坐月子,之前两个女儿,她都是生了的第三天就开始干活的。
儿子给她带来的福气已经够多了,以后就是她给儿子积攒儿子家底本的日子。
院内的餐桌上,李秋言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二伯一家的心理活动。
她还在苦闷今天的早餐还是熟悉的红薯粥,水多红薯少的那种。
并且是按性别、年龄分配,她感觉自己的肚子还没吃到什么,一碗红薯粥就消失了,愈发觉得昨晚的夜宵时光很美好。
想到这,李秋言下意识地朝着父亲看过去。
她很疑惑父亲既然有这种实力,为什么在家中却是这种表现,看起来除了她们一大家子,爷爷奶奶和大伯二伯都是对父亲不满的,就连村中的名声也不是很好。
在李秋言的疑惑中,时间悄悄流逝。
在秋收的尾声中,她终于得以见到二婶的真面目,以及她最小的堂弟——李光耀。
瘦瘦小小的,很容易让人怀疑他能否长大。
李秋言只是看了几眼,就决定没事不要靠近对方,不然出了什么问题,她可承担不起。
除了见到家里的新人物之外,还一件更令人接受的事——伙食水平下降。
她是怎么都没想到,秋收那十几天吃到的食物,已经是家里最高水平的伙食。
之前早餐还能见到一点甜甜的红薯,这两天就只能吃萝卜缨子配刚采摘的玉米,颗粒感十足,煮的时间一短,甚至能够在胃里感受到粗糙感。
一连几天吃下来,李秋言觉得自己的脸都要吃绿了。
加上,秋收时可以自行夹菜的规则也是一种福利,现在每天由奶奶固定分配,她才知道自己之前到底错过了什么。
就在她以为生活无望时,奶奶忽然开口。
“秋收粮食下来了,我要去给玉华送点,你们出个人扛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