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男人干一点,女人喝个水饱的原则,有些碗里有四五块红薯,有的就只能有一块。
王大丫志得意满地先给李老头来上一碗,紧接着,她将目光扫向大儿子。
“来,建…”
“妈,不用客气,我自己来端。”
下一秒,手里的红薯粥突然被李建文接过,弄得在场的人错愕不已。
李秋言也是震惊地看着这一幕,脑袋来回转,都没看清楚碗是怎么到父亲手里的。
王大丫也是一样,生气地说:
“你——”
作势就要高举勺子,给作乱的小儿子后脑勺来上一勺。
李建文丝毫不惧,还笑着说:
“不就是早喝一点,晚喝一点的事吗?我和大哥都是一样的分量,想必大哥不会介意我早喝一点的吧?”
闻言,众人的目光都放在□□身上。
□□就算是心中有什么想法,作为大哥也不能表现出来。
“当然没什么问题,你先喝,妈你最后给我盛也没事。”
李老头子也不想要继续闹下去,催促道:
“快点给其他孩子盛粥,别耽误了上工的时间。”
这句话对农村人威慑力极大,王大丫也不敢再耽误时间,连忙给其他盛粥,快点结束早餐。
当李秋言看着自己碗里漂浮的一小块红薯时,她才意识到自己昨天晚餐吃的有多多。
一碗清汤寡水的红薯粥下肚,连一半都没有填满,还能感觉水在肚子里晃荡。
加上红薯煮的时间不长,纤维又多,甜味不浓,硬是让她吃出一种噎嗓子的感觉。
匆匆结束早餐,一家人顶着钟声往广场走去,领取今天的任务。
作为不满六岁,兼身受重伤的儿童,李秋言自然被留在家里。
除此之外,家里就只有刚生完孩子的二伯母和堂弟,以及家中的特殊存在——李明月。
初来乍到,李秋言也不敢做些什么,呆坐在房间里,等待午餐时刻的来临。
另一边上工的人群里,就没有那么平静。
昨天不少人都看着李秋言流血从医院回来,经过一个晚上的发酵,足以让全村人都知道这个消息。
王大丫还没来得及站稳,就看到有人迎上前来,看热闹的眼神只一眼她就能看透。
“富贵家的,听说你们家孙女从医院回来了?”
“没错,怎么了?”
“原来是真的,病没看好就回来。我昨天还以为是被人乱说的,看来你们家和我们也差不了多少,没城里人的本事就不要装大尾巴狼。”
“你这话什么意思!”
王大丫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她们家女儿嫁去城里,两个孙子也正在读书,以后肯定能留在城里,带着她一起吃上商品粮。
李翠芬的话简直就是在挑衅她,两人关系在村里本就是针锋相对,她刚刚就不应该回话。
“是谁乱传的流言?我们家秋言那是大好了,回家休养。要是被我抓到谁乱传,我就带她去见村支书。”
话里看似说的是别人,实则王大丫瞪着一双牛眼看着李翠芬,说的就是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