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先写。”
阿愿也没矫情,提笔写完后,将笔递给了帝尧,“公子请。”
帝尧接过笔,落笔之前却是看了阿愿一眼,然后一笑。
阿愿没注意到,正打算向灯谜摊的老板再借一下火折子。
“用我的吧。”
阿愿东张西望的这会儿功夫,帝尧已经写完了祈福语,还从袖中掏出了火折子递给阿愿。
阿愿微怔,没想到太子殿下还能随身携带这种东西,恭敬接过,“谢公子。”
阿愿点燃河灯的灯芯,准备放到河里,却听到身后传来叹息声,“我还是喜欢在蛮地的时候,你待我没那么多规矩,偶尔还能像待朋友一样朝我笑一笑。”
轰的一声,一束烟花在天空绽开,压过了帝尧的声音。
阿愿只依稀听清了“蛮地”“规矩”等词,目露疑惑地看向帝尧,“公子说什么?”
帝尧眼神有几分落寞,但还是笑着说道:“没什么,放河灯吧。”
俯身放河灯的同时,帝尧也看清了阿愿写的祈福语,只有简单四字——“将军长安”。
阿愿则始终垂着头,守着规矩不去窥探太子的河灯上写了什么。
“阿愿,快帮帮我,我找到一个……”
沈栀意着急又激动地扑向阿愿,阿愿本就站在河岸边,沈栀意这一扑,险些一个不稳,朝后倒去,幸亏帝尧及时出手扶了阿愿一把,继而皱眉对沈栀意道:“别这么毛毛躁躁的。”
沈栀意也认出了来人声音,眼前一亮,“太……”
“咳!”
阿愿猛地咳了一下,强调道:“是尧公子。”
沈栀意也反应过来此处是前山,到处都是祈福的华京百姓,鱼龙混杂,也没什么护卫,不宜叫破太子身份。
她话头一转,高兴道:“尧哥哥。”
“嗯。”
帝尧应了一声。
沈栀意眨眼看了看帝尧,又看了看阿愿,“阿愿,你和尧哥哥的面具是一对呀。”
阿愿微怔,随即笑道:“那我把面具给你好不好?”
“好呀!”
帝尧目光扫过阿愿摘下面具的脸,又对沈栀意道:“慌慌张张跑来什么事?”
沈栀意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错觉,她觉得太子哥哥好像有点不高兴,面具还没戴上,经人一提醒,就想起了自己的正事,“对了阿愿,那边有个灯谜,谜赠是一套粉宝石的头面,晶莹剔透的,可好看了!阿愿你帮帮我,我想要那套头面。”
小郡主是个东面热乎一会儿、西面热乎一会儿的性子,马上就不嚷嚷着戴面具了,拉着阿愿开始往人最多的地方挤。
帝尧跟在后面,不着痕迹地护着阿愿,免了她被不长眼的挤到。
等到了地方,阿愿抬头一看,高大的灯架顶端挂着一盏最大的灯笼,笼面上哪里是什么谜题,分明是一幅画。
沈栀意指着灯笼道:“阿愿,就是这幅画,说是要题词,谁提的词与这幅画最相配、最符合出题人的心意,就能拿到谜赠。”
灯上画的是一幅千夫所指的仙人自刎图,通篇用的黑墨,唯有一点红墨自仙人脖间溢出,染红了落云残阳和一江秋水。
——仙人救世,苍生弑神。
画得很悲壮。
阿愿微微蹙眉望着这幅画,总觉得画风笔触有些眼熟。
她四下望了一眼,猜这道灯谜的人甚多,不少伏在灯案上奋笔疾书,有的光题词就写了洋洋洒洒好几页。
“知知,这种灯谜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便是我们写了,也不一定对,全看人出题人的心思。”
“可我想要那套头面,”沈栀意满眼委屈地说道,又回头央求帝尧,“太……尧哥哥你知道谜底吗?”
帝尧已经看出了这幅画出自谁手,淡淡看了她一眼道:“你猜不出的,没人能合他的心意。”
沈栀意没听明白,但不妨碍她开始耍性子,摇着阿愿的胳膊,又急又委屈地看着阿愿。
阿愿无奈,又看了那幅画一会儿,在沈栀意耳畔小声说了一句什么,后者听了惊喜点头,然后挤开人群,也伏在灯案上开始题词。
片刻后,一道道写满词句的纸张被送进灯架后的水榭高台上。
高台,轻纱帘幕后,一众世家公子吟词唱曲、饮酒作乐,还有绝色舞姬翩翩起舞。
“小公爷看了半天,有写得好的吗?”
一名世家公子拦着美人,饮着美酒,调侃道。
一名十八九岁的劲衣少年斜坐在案旁,俊朗的眉眼挑剔地看着一张张题词,朝站在轻纱帘幕旁饮酒的紫袍公子道:“我说殿下啊……这写得也忒差劲了,不知道哪个人才竟然足足写了六页纸,题词题词!你那破灯笼上写得下吗?我说,你看什么呢?那么入神?”
帝昕负手站在高台边缘,从他的角度一眼就能看见闹腾的沈栀意和……一脸宠溺模样的阿愿。
劲衣少年见状起身,也想凑过去看看,衣摆却带飞一桌案的纸,咋咋呼呼地跑到帝昕身边,刚想把胳膊搭到这人肩上,帝昕灵巧一躲,弯身捡起了落到脚边的一页题词。
劲衣少年随意往高台下瞥了一眼,只看到了乌泱泱的人,没兴趣地收回目光,嘀咕道:“要我说,你这题出的太难了,一张隐晦至极的画,怎么能有人那么刚好猜中你想的?”
话音落,他回头看去,就见帝昕拈着一张纸,眉目如拨云见日般笑开。
“怎么没有?”
——可怜人意,薄于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