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恋上你中文 > 佛前祈 > 第49章 沈府

第49章 沈府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一只脚抬进望舒院的沈至行闻言险些被绊倒,动静颇大,惹得在屋檐下说话的阿愿和沈栀意齐齐看过去。

沈栀意挑眉,“哥,你不是在前院吗?来我的望舒院做什么?”

沈至行拎着一个食盒,望了一眼阿愿便低眉收回目光,心道:瘦了,是冬日到了,又不好好吃饭了吗?

“听母亲说你病了,拿了些你喜欢的吃食来。”

他站定在离屋檐几丈的位置,守着礼数没上去,立即有丫鬟接过食盒,再看向阿愿时,阿愿微微福身朝他行了一礼,算是打招呼。

沈至行颔首,眼中藏光,嘴角是笑,“多谢你来看知知,她整日闹着要去寻你,若是她给你添了麻烦,便告诉我,我来教训她。”

沈栀意听了,不服气道:“哥,我明明很乖。”

阿愿笑着看着沈栀意,点头道:“对,郡主很乖,沈军师言重了。”

回华京后,这是沈至行第一次见阿愿,便是这么远远地说上两句话,他也觉得欣喜,可惜不能多待。

前院是给他办的接风宴,他作为主角,不能长时间离席。

阿愿足足在沈府陪了沈栀意一日,幸亏澄娘和年年也来了,不然让阿愿陪着这位小祖宗上蹿下跳一天,以阿愿的身子骨是绝对受不了的,沈栀意见她累了,便安排了暖阁让她歇息。

等到阿愿一觉醒来,已至傍晚,望舒院已经没了三人的身影,再问守在暖阁外的丫鬟才知道三人去了沈府的藏书阁,说是小郡主突然想起自己的功课还没做完,明日上学先生还要考究,哭唧唧地去藏书阁补功课了。

沈家是书香世家,最重典籍,府中专门修建了藏书阁,好多宫中都没有的孤本都能在此处寻得。

阿愿赶到藏书阁时,就见沈栀意坐在二楼的书案前撒泼,高嬷嬷等人都哄着人,澄娘和年年则是一言难尽地瞧着沈栀意,年年还朝沈栀意做了一个羞羞的动作,被年年数落让沈栀意闹腾得更厉害了。

“怎么了?”

阿愿温软的声音传来,闹腾的沈栀意立即两眼发光地看向楼梯口,一见阿愿就扑了上去,半哭唧唧半撒娇道:“阿愿,先生留的功课太难了,我想去找哥哥帮我做,但她们都不让。”

被控诉的高嬷嬷等人满脸无奈,小郡主的功课就没几次是自己做的,之前被沈夫人发现,好生训斥了她们一顿。

做奴才的满是难处,却不能说。

阿愿看了一眼高嬷嬷等人的表情就大概猜到了□□,她任由沈栀意抱着,温柔地拍着背,“留什么功课?若是难,我陪你一起做,慢慢来就是,不能一遇到难处总想着找人求助,知知也是要长大的。”

沈栀意噘着嘴,抬头看向阿愿,“你怎么和娘亲说话一样?”

“好了,”阿愿笑了笑,牵起沈栀意的手走到书案边,“先做功课,跟我讲讲。”

阿愿的声音温温柔柔的,让沈栀意心中烦躁消减了不少,乖乖地坐在书案边,拿起几张写的密密麻麻的纸递给阿愿看,接着开始抱怨先生的过分。

“先生平时让我们注经释文就已经很过分了,我们又不是文学大家,哪里做得来?这次的功课更是离谱,说是三殿下向陛下上呈了一份名为‘举恩考’的奏折,字字珠玑,通篇奇文,陛下圣心大悦,让广为抄录给天下读书人看。先生也抄录了一份给我们看,让我们评论这份‘举恩考’的利弊……”

“……就离谱,陛下都圣心大悦了,谁敢说弊,所以之前整个学堂都写了利处,无人言弊,先生生气了,罚我们重写。”

阿愿边听着小郡主的抱怨,边看一目十行地看着这份“举恩科”。

一看便是出自帝昕之手,通篇简明扼要,奇言妙如峰,直击大周世卿世禄制的弊端,大周选官只重家世,世家子的后代依旧会是世家子,官员的后代依旧会是官员,科举中第的名额早已被世家包揽,寒门平民少有出路。

帝昕这篇“举恩科”欲为寒门子弟在科举中多争取一席之地,提出了“公平”二字,确实高瞻远睹。

阿愿看完后,笑道:“其实,知知的先生也许并不是真的想让你们言明‘举恩科’的弊端。”

沈栀意恹恹地爬在桌上,“我觉得‘举恩科’本就没有弊端,唯一的弊端也就是,三殿下为那些寒门子弟争取到了利益,所以世家利益肯定会折损。这一条弊端学堂上也有人说了,可先生还是不满意。我倒是挺佩服三殿下的,肯冒天下之大不韪为那些寒门学子争取利益。”

阿愿抬手轻敲了一下小郡主的额头,“看人看事不能只看表面,你听过‘牢笼治世’吗?”

沈栀意捂着额头,满脸迷茫道:“那是什么?”

“帝王之术。”

沈栀意更懵了。

“知知的先生看到三殿下这篇‘举恩科’该是十分生气的。”

沈栀意眨了眨眼睛,回想了一下先生在学堂上谈及“举恩科”的表情,点头道:“好像是挺生气的。”

“三殿下虽然在‘举恩科’中为寒门子弟争取了及第的名额,却也为科举定下了‘八股’这个牢笼框架,今后的科考内容只有‘四书五经’。”

沈栀意不懂,“科考的范围小了,这样不好吗?”

阿愿一笑,温声解释道:“知知,你知道天下有多少书籍吗?古今圣贤的著作并不是只有‘四书五经’,丰源道注《农经》,贾子怡写《水利》,业思群释《墨工》,这些先贤穷尽一生智慧写下的著作,也许在一些读书人眼中这类事农助工的书籍并不重要,可因为有了《农经》,百姓田耕少了弯路,因为有了《水利》,大周减轻了水患,因为有了《墨工》,无数奇巧手艺流于世间……”

“我再问你,帝王治理天下最重要的是什么吗?”

沈栀意一副听懵了的样子摇头。

“是安定。三殿下提出‘举恩科’,以‘八股’治世,让天下的聪明人自愿钻进‘八股’的牢笼里,为了科举及第、封侯拜相,他们会花费毕生心血与时间钻研‘四书五经’,一字一句地去研读,白首穷经无外如是。如此,天下的读书人就安定了,即使还有人想揭竿而起,不过是些草寇流民,空有蛮力,怎么会不败呢?”

“三殿下也许损害了世家的利益,但他维护住了大周的利益;他也许变相‘圈禁’了天下读书人,但他也的的确确给了寒门子弟一条窄而险的青云路。而知知的先生之所以会生气,是因为如此光明正大的阳谋,有聪明的读书人看穿了又如何?没有读书人不想入仕途、展抱负,想,便要入彀,长此以往,谁还会在乎读书的真意?谁还会去读《农经》等不入流的书?”

“这路究竟是宽了,还是窄了,功过利弊不好评说。唯有一点可言,这世上的路都是人自己走窄的。”

——这世上的路都是人自己走窄的。

楼梯口偏下的木阶上,一袭轻紫锦袍的帝昕手持一本书静立,他身后跟了不少世家子弟,本都是跟着帝昕来沈家藏书阁一览楼中孤本的。

如今听到这番言论,九成的世家子弟心里都在打嘀咕,觉得这位说话的姑娘怕是要完了,这些话不是明晃晃地得罪三殿下吗?

只有少数几个离得近的世家子弟看到了三殿下嘴角弯起的弧度,那模样……像是很高兴?

“阿愿,你说的我好像有点明白了。”沈栀意脸上还带着一丝迷糊,但望着阿愿的眼神很清明。

阿愿摸了摸她的头,“懂了便好好写功课。”

沈栀意点了点头,眼中带着崇拜,心道:阿愿懂得可真多。

一旁的高嬷嬷听了,亦是一脸惊讶地看着阿愿,她想,老太师确实将阿愿教得极好,心性、才识、胸襟、格局都是极好的,只可惜……

高嬷嬷余光瞥到楼梯口一抹紫色衣角,顿时上前,挡住了阿愿和沈栀意,行礼道:“老奴拜见三殿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