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只拿了乐云最先答应的一块饼的报酬,明明馋的一直在吞口水,可却没一个孩子舍得咬一口饼。
黛玉一直生活的衣食无忧,哪里能懂得这些?
待乐云她们走远之后,莘凝解释了一番,黛玉久久无言。
“这里原来不是皇家的庄子吗?怎么这里的人生活的还如此穷苦?竟连饭也吃不饱的吗?”
听到黛玉这么天真的话,莘凝都忍不住叹了口气。
“这里的佃户生活的已经算好的了。不说别的,光看这里还有这么多年幼的女孩儿,就可以看出一二了。”
黛玉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莘凝继续说着:“如果是连饭都吃不起的穷人家,那么家里最后的口粮一定是留给男丁的。养不起孩子的人家,只会留下男孩,至于女孩,不是根本没有长大的机会,就是小小年纪被卖了出去。”
这短短的一句话,彻底打破了黛玉的认知。在黛玉的认知里,这样残酷的、赤裸裸的现象,是想也想不到的。
“可是、他们怎么舍得自己的孩子呢?”
能一直活得天真是一种福气,可在失去了所有的依仗后,最终还是要靠着自己才能立得住。
莘凝知道自己说的这些话对黛玉来说太过残酷,可不破不立,黛玉终归还是要明白,这世上的事情,并不像她想象的那么简单。
这世上,有许多人,只是活着就已经耗费了他们全部的力气了。
“黛玉,你要知道,礼、义、廉、耻,这些所谓的风骨,都是在人吃饱穿暖之后才会考虑的事情。当一个人连吃都吃不饱的时候,其它任何事情都没有考虑的必要了!黛玉,这世上有很多人,都只是残留着一口气在苦苦活着罢了。”
黛玉愣愣地看向莘凝,面上一片空白。
莘凝爱怜地摸了摸黛玉的额头,“吓到了?”
黛玉摇摇头,而后又小小地点了下头。
“只有一点点被吓到,我只是从来没想过这些。”
莘凝也不意外,“你一直养在深闺,又哪里能知道这些?我说这些,并不是想要指责你什么,只是想要告诉你:这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艰难与不幸,若有余力,我们可以适当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哪怕只能给这世道带来一丝丝的改变也是好的!”
黛玉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我以往只觉得凝姐姐温和柔顺,却从来不知道姐姐心中还有如此高的见地。凝姐姐说的这些,就是古人所谓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1]吧!”
被黛玉这么一夸,莘凝忽然有些不好意思了。
“我哪里就当得妹妹这么高的评价了?不过是略尽一些微薄之力罢了。”
经莘凝这么一说,黛玉立马明白刚刚她和那群小女孩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了。
“所以凝姐姐刚刚说要榆钱儿,是想要借机贴补一下那些小孩儿了?”
黛玉果然聪慧,莘凝只说了一点,她立马闻一知十,一点即通了。
“不错!那些孩子虽然贫苦,可看得出家中是好好教导过的。丁点儿大的小孩子,却没一个人多拿的。但若是她们靠自己的劳力换得了吃食,那大家都皆大欢喜了,不是吗?”
虽说明白了莘凝的做法,可黛玉还是有些不理解。
“可是她们还小,凝姐姐若是想要帮助她们,何不直接说出来,给她们每月发些银两也可。姐姐若是不称手,从我这儿出也是可以的。”
这样孩子气的话,虽说出发点是好的,可莘凝还是断然摇头拒绝了。
“可是黛玉,纵然你能帮她们一时,可以后你能帮她们一辈子吗?人一旦理所应当的习惯接受别人的帮助,养成了不劳而获的惯性,就再也没有自立自强的心气了!她们现在这样的想法没有什么不好,我们只要从旁给予一些适当的帮助便好。靠山山倒,靠人人跑,须知每个人最后的倚靠唯有自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