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云凑到黛玉身边,捧着脸好奇地问她:“林姑娘,你小声嘀咕什么呢?什么花开不开的?”
眼见莘凝也好奇的看过来,黛玉不想说出自己以前的伤感之语,于是随口找了个借口。
“没什么,只是看到这些花觉得很喜欢罢了。”
乐云听了,一手指着不远处的一座小山坡,说道:“那林姑娘这时候来庄子上可是来对了。如今这个时节,山上可是开了好多的花呢。等林姑娘你身子好些了,我们一块去爬山吧。”
黛玉以往上山都是跟着贾母一起去上香,但那都是坐着轿子上山的。她又向来体弱,还真没有自己爬过山呢。
看出黛玉有些意动,莘凝想了想,还是没有给她们泼冷水。毕竟心里有个奔头,人也能活得更加有活力。
不仅如此,莘凝还说起了自己幼时的经历。
“山上好玩的事那可多着呢!我记得我小时候和钧哥哥第一次见面,他只用了一只小弹弓就打了不少猎物。当时我们两个小孩子,可都是靠着山上的东西才能活下来的。”
黛玉还是第一次听莘凝说起这些,以往只知道是湛钧救过莘凝,可却从不知道两人还有过这样可怜的过往。
“怪不得湛少侠一直找了凝姐姐这么多年,而凝姐姐你过了这么久还是这么信赖湛少侠的样子。原来你们竟有着共患难的情谊啊!”
想起初见的时候,莘凝也是感慨万千。如果没有湛钧,她只怕是撑不过那个时候的。
“是啊!只可惜当时阴差阳错,我们分离了数年。”
莘凝难得的被勾起了愁思,黛玉甚少见到莘凝如此多愁善感的样子。难得见到一次,新鲜之余更是想着宽慰她。
“说起来,我听鸳鸯姐姐说过,凝姐姐刚到贾府的时候比我也大不了两岁。虽说你们二人分别多年,可再见到还是一样的熟稔。我有时候看凝姐姐和湛少侠相处的样子,总觉得你们有着别人插不进去的默契呢。”
莘凝的忧郁来得快去得也快,和黛玉说了几句话的功夫也就过去了。
这一整天黛玉也坐了快两个时辰的马车了,虽说坐的马车并不颠簸,可毕竟空间有限,一直坐在马车里人也是会累的。
田庄的马管事带着自家婆娘等候在田庄入口处,打从一早知道这处庄子换了个主子,而这位小主子还打算到庄子里住一段时间之后,马管事就带着自己家里人把田舍里从内到外打扫了一遍。
看到从庄子外走来的一群人,马管事只看到领头的几位好像都十分年轻的样子。
心中忐忑又不敢抬头直视,生怕冒犯了这位新主子。
“姑娘安!我是庄子的管事,鄙姓马,这是我家婆娘,大家都叫她刘婆子。屋里都收拾的干干净净的,饭食也都备好了。姑娘们一路辛苦,快些进去歇歇吧。”
黛玉确实有些乏累,对马管事点了点头,便跟着刘婆子往里走去。
桌上的菜还冒着热气,看着虽不十分丰盛,可也能看出来是用了心思的。
刘婆子站在一边,十分热情地说着:“姑娘见谅,庄子里没什么好东西,但都是地里现摘现做的,别的不说,新鲜那是肯定的。只是不知道姑娘的口味,您先尝尝看,要是哪里做的不好只管说出来,我立马去改。”
黛玉虽说一贯胃口不太好,可却并不是挑剔之人。
面对满桌乡村特色十足的菜,黛玉并没有多说什么。
“刘嬷嬷客气了,这些菜看着就很好,劳烦你们费心了。”
刘婆子退下之后,黛玉便和莘凝一起用膳。
在贾府时,向来都是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吃一碟茄子都要用十几只鸡来配。像这样一桌透着原始菜香的饭食,黛玉还真是没见过呢。
小心翼翼的夹着一筷子油亮亮的青菜,送进嘴里咀嚼之后,黛玉瞪大了眼睛。
莘凝看黛玉这副样子,差点没忍住笑出声来。
“怎么样,这和贾府的菜不太一样吧?”
贾家做菜是什么德行,莘凝可是知道的。
黛玉迟疑的指着一盘青菜,十分疑惑的样子。
“这菜…我尝着怎么和在府里吃到的味道完全不一样呢?”
莘凝笑着向黛玉解释:“你现在吃到的才是这菜本来的味道,在贾府里,这样一碟子青菜估摸着得要十几只鸡鱼才能配得上。”
这一顿饭给黛玉的冲击可不小,即使是向来不食人间烟火的她,经过莘凝的这一番讲解,也能窥得贾府如今如日中天的背后,暗藏着许多的难言之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