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姜洄及冠表字,云悔,便是林氏临终前为其所取。
云悔二字,不知里面是否夹杂了林氏如云海般后悔,悔当年嫁姜执为妻。
而姜洄中秘药的身体到底没能调养回来,在舅舅操持下娶妻,数年才得一子,不到中年便病逝。姜洄儿子身体也较常人孱弱些,幸,姜洄妻强韧,又有林舅舅和娘家合力抚育孩子读书成人。
林氏弟弟也是励志有为,姜洄这一支的血脉能延续下去,多亏有他帮扶,以及林氏族人也出了不少力,重点在太原府。
从林氏弟弟被族中养育成人,可见林氏一族重情义,在当年姜执娶平妻事发后,林家就将姜执所行广而宣之,奈何那时的林氏族人也是乡下村民,奈何不得远在京城的姜执和杨家人。
后来林氏弟弟中举,倾自己所能回报族中,建族学,指点族中子弟课业,让林氏在太原府日渐壮大,后与林氏弟弟相辅相成。
姜执一族却因姜执所为和林氏推波助澜宣传在当地名声损坏,姜执忙于在京城钻营,为自己谋前途,也不曾顾念姜家族中,又有杨氏嫌弃穷亲戚,后来也只将自己这一房的父母兄弟并两个巴结他的堂兄弟家带到京城。
所以,姜家京城这一脉皆是姜执祖父的后代,随着年代久远,与太原府断了联络,自成一脉,单起了祠堂族谱成一宗族。
因杨氏所出两子后来每人都生了好几个庶子女,姜洄却只得一子,这一子后来子嗣也艰难,慢慢几代下来,侍郎府那边血脉越来越多,姜父这边却一直一脉单传,直到姜沅宁这一代,才多出她这个姑娘。
“知三当三,恶心死个人!”
在肖氏讲到杨氏硬扒着算计姜执时,姜沅宁被膈应到,就忍不住出声,又加了句,“一个巴掌拍不响。”
顾忌着阿爹,没说的那么直白,那姜执也不是个好鸟。
“咳~”姜父哪里听不出来,看了女儿一眼,轻咳一声,但也没说她。
听到肖氏说到自家这一支子嗣艰难这些话时,姜沅宁结合所知,想法里就代入了阴谋诡计中。
又忍不住说道:“说不定就是当年那杨氏想叫原配子这一脉断绝,对姜洄用的秘药里有绝子或者子嗣艰难的成分,咱们这一支才会好几代都一脉单传,也就是后来隔了的代数多了,影响小了,才能多了一个我。”
既然是秘药,什么可能性都会存在,就如她重生的异事一般。
“阿宁,这种捕风捉影的事可不好乱说,”姜父忙道。
他就是怕孩子们小,知道了这些旧事,再不慎说出不妥的话,才一直没跟他们说这事,现在看女儿果然义愤填膺地说了这样的话。
姜父觉着这些恩怨已经是好几辈以上的事了,过了这么些年,没必要再在后代身上延续这些恩怨,况且,总归是一个祖上。
如时下绝大多数人一样,姜父是宗族观念极重之人。
肖氏却觉着女儿说的有理,或者说,知道了这些事后,她心里也有些揣摩,只是见夫君不乐意,这话也不过是猜测,便没说什么。
姜沅宁有心借着这些话题,再给侍郎府那边上些眼药,可惜他们这会儿到家了,这话题只能中断。
出去大半天,出去宴席穿戴也多隆重,肖氏便让回院更换衣衫,又问起姜远晏还未回府,派人去寻人归家。
今日宴席不安顺,发生了这些不快,又忽然得知祖上这许多旧事未消化完整,姜沅宁也想回院子里好好理顺下思绪,尤其是姜执、姜洄这些祖辈到底是往上数了几辈子。
据说当时跟着侍郎府一起谋逆的旁支都是姜氏五服内,现在听完父母的话,便觉着这些旁支该多是在五服之内,五服边上的也有一家参与了,才叫圣上这般迁怒全族。
回到湘院,不用她吩咐什么,自有丫鬟们小心服侍着避开手上伤的位置梳洗换衣。
肖嬷嬷指挥着小丫鬟将换下来的衣裳拿到浣衣处,将外出带的小物件归拢整理收放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