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风和婉嫣也淘换了一身寻常百姓穿的衣裳,混在人群中,像其他人一样到处看,到处逛。见惯了景区各种现代精美工艺品的母女俩,被古代这种纯粹的手工艺品深深地吸引住了,时常在一个手艺人摊边站上许久,认真地看着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虽然现在两人的观察力、反应力、学习能力都远远高于常人,看上几遍基本自己也能复制出来,但是瞅着原本平平无奇的材料,在看似木讷的乡民们手中,快速地变成一个个堪称艺术品的玩意,实在是一种享受。唐风最喜欢看的是做糖关刀,也就是北方说的糖画。看着糖画艺人做了十几个造型的糖关刀以后,唐风花了五个大子专门定制了一个转盘里面没有的东西——花篮。花篮比一般的造型复杂,因为是后世网络上很火的糖杯的样式,但这个在糖关刀手艺人手中根本没有难度,不到片刻一个精致的糖花篮便做好了,花篮里还有几朵糖做的花做点缀,提梁中间留了个小孔,用一根麻绳从小孔中穿过,另一头绑在一根小竹棒上面,就可以提着走了,婉嫣见了爱不释手,一定要自己提着小花篮。就在唐风和婉嫣转身要离开时,那个糖画艺人忽然大声的说了一句:“夫人和小姐慢走!”唐风猛一回头才发现,这不是第一次去府城我们遇到的那个卖糖葫芦的吗?刚才注意力都在糖画上,糖画艺人又是坐着并低着头在制作糖画,所以唐风和婉嫣一开始都没有认出他。虽然再次觉着似曾相识,但还是想不起来他是谁。唐风知道糖画起源于明朝,这个朝代应该是没有的,不过,它和糖葫芦一样,既然在这个朝代出现,就必定有它的原因,索性微笑着点点头,拉着婉嫣离开了。婉嫣问唐风:“娘,我看那个转盘上没有花篮的图案,你怎么知道他会做。”唐风笑笑道:“我不知道啊!我只是问问。以前我小的时候学校门口有个卖糖关刀的老爷爷就会做,他还在花篮上面放了一龙一凤呢,龙凤的眼睛是用彩色的珠珠糖剖成两半,趁热沾上去的。就是卖得很贵,相当于转二十次的价格,那时候家里条件有限,没有多少零花钱,买不起,每次都要在摊子边站很久,对着花篮流口水。后来长大了,自己有钱可以买了,却找不到会做花篮的手艺人了。现在想想那些手艺人也许不是不会做,而是嫌麻烦,很多人都不愿意在一个业务上面花太多的时间罢了。”
一声锣响,好戏开场了,人流呼啦啦的向搭好的戏台涌去。唐风母女也跟随着人流来到戏台前。只见戏台前人头攒动,一个个听得如痴如醉,唐风听了半天也没听出来唱的是哪出戏,只觉得演员的嗓子倒是很亮,锣鼓伴奏也是铿锵有力,看装扮约莫是武戏。唐风都听不懂婉嫣就更听不懂了,两人便离开人群,悄悄的回到了正房。
正房里很安静,唐风给女仆们都放了假。包里有了过年的赏钱,在家门口又搞了这么盛大的庙会,大家都跑出去看热闹了。只有玲珑没有去凑热闹,尽心尽力的在家里守着。见两个主人回来,赶紧上前伺候,唐风摆摆手表示不用,问她怎么没有出去玩。玲珑有点落寞的说:“不想出门,也没什么好看的。再说了,都出去了也不行,家里总要有人盯着,夫人和小主人回来总是要喝口热茶的。”也对,她以前在渝州刺史家里什么没见过,再早在皇宫里就更别说了,皇帝面前的人再大的场面都是见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