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然听他这样说,陆明玉有些反应不过来,愣了两秒才问:“怎么回事?”
林霖憋着一口气,将下唇咬了又咬,假笑着,“姜雀已经杀青,我的戏份还没拍完,不能帮你盯着他了。”
他不肯信姜雀,却也没办法再信陆明玉。
“没关系,你的事比较重要。”陆明玉以为他真的是这样想的,“后面的事我自己来办。”
他已经拿到第一个电影主角,其他想要的东西还会远吗。
陆明玉向他打听剧组后续宣发安排,明显觉得林霖说话情绪低落,“你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没有。”林霖拒绝接受他的关心,心里想的是陆明玉最好亲自上阵与姜雀争个胜负,才不枉他挡在陆明玉前面这么久。
他隐隐觉得他们这段友谊最终是好是坏,全然系在姜雀这个第三人身上,多么荒谬。
从《归巢》杀青,姜雀的下一份工作还没有着落,于是将全部的心思放在进修班里,跟同学们一起排练舞台剧,准备在电影学院年底的晚会上表演。
进修班都是已经入行的演员,白天有各自的工作,晚上人才能聚齐。姜雀在论坛上买了一份表演系的课表,白天利用时间去蹭课,晚上跟同学们磨合舞台剧,深夜回家浑身腰酸背痛。
姜雀不仅自己用功,甚至问姜度要不要回去读书,不指望他能一时把功课补回来,只希望他过上和同龄人一样的生活。
姜度想了想没点头,“我还没准备好。”
姜雀不逼他,今天兄弟两人的生活勉强回归正轨不只用了三年,还有姜雀的上辈子。
这天晚上姜雀和同学将舞台剧第一次脱稿顺下来,大家互相拍手鼓励,剩下的工作留给明天。
姜雀换上厚外套准备回家,衣服是电影学院的校服,下摆长度到他的小腿,远远看着他整个人十分修长。
“姜雀,你留一下。”授课老师忽然喊住他。
姜雀恭恭敬敬的,“洪老师。”
这位洪姓女老师是进修班主要的授课老师之一,台词功底深厚,年纪不大已经评上了教授。
“我最近经常在学校见到你,你很努力啊。”洪音说。
姜雀很谦虚,“只是最近比较有空。”
“那刚好,我这里有份工作要给你,朋友的杂志,在筹办明年的开年刊,我觉得你很合适,不过不是什么大刊。”洪音微笑着递出一张名片,上面是摄影师的联系方式,“想试试的话你联系他,提我的名字就好。”
姜雀道谢接过名片,好奇地问:“您为什么愿意推荐我?”
“总见你到处蹭课,印象深了点。”洪音语气轻松,她喜欢肯吃苦练功夫的学生,“你这么努力,没有我也会有别人给你机会,白天我的小班课你也来蹭吧,我不赶你。”
姜雀惊喜万分,一再道谢。
洪音只是笑笑,说这不过是举手之劳。
第二天姜雀打电话询问,对方给了他时间地点,要他过来面谈。
姜雀去之前做了点功课,他将摄影师的作品集一一看过,揣摩着对方的审美偏好为自己搭了一身衣服,比着衣服照镜子时突然灵光一闪,上辈子某个风格相似的小众品牌曾狠狠出过风头。
他按着太阳穴努力回想,依稀记得当初发生的不是什么好事。
主理人因为品牌效益不佳发布闭店声明,洋洋洒洒几千字细数自己这些年付出的心血,最后自嘲只能回老本行给人拍照去,又因为这位主理人曾帮不少巨星拍出过神级经典写真,这条伤心的博文下竟然都是各家粉丝的欢呼,很是热闹了一阵。
姜雀猛地扔下衣服,打开软件搜索那些零碎的信息,终于将整个事件拼凑完整,遗憾的是洪音给他的名片只是那位主理人的徒弟。
姜雀倒没有很失望,毕竟洪音提前说过是不出名的杂志刊,他的咖位不足以与顶级摄影师合作,但加点印象分还是可以的,徒弟对师父的品牌一定熟悉。
姜雀临时出门,去那位主理人的服装店中买了件衬衣换上,不会显得刻意,又足够拉近他与摄影师的距离。
约好的时间是下午三点,面试地点是一家摄影工作室,姜雀提前十分钟到达,前台将他请到休息区坐下。
“刘摄正在忙,麻烦你稍等一会儿。”
姜雀点点头,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等,大门不断有明星进进出出,工作室倒也十分热闹。
很快他察觉到有人在看他,视线从角落里投射出来,不曾间断。
姜雀倏地回眸一扫,那人被他逮了个正着,地鼠一样猛然缩到立式空调背后,几秒后又从后面走出来,心虚地不再看姜雀,来来回回走路假装自己什么都没做,实则余光一直在偷偷观察姜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