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白晓芸气势汹汹地冲进了王府。负责守卫的人也不拦,任人直接进了书房。房内,睿王正和李先生在看书,见到来人也不惊讶,只是相互对视了一眼。
“晓芸,不是咱们做的。”
“不是?”白晓芸疑问道。
李先生点点头,合起手中的书,缓缓走到人面前。
“成大事定会有流血,但这件事,确实不是咱们的人做的。”
闻言,白晓芸的气势去了一半。她于眼前人有恩,李金应该不会骗她。
“根据我们的消息,你这手下是被名单上的一名暗探所杀,他们好像是夜里意外遇到,互相搏杀出了事。”
妇人对这个解释半信半疑,但她也没有更多的证据,留下了一句“我会查清楚”就要走,但李金却出言留住了人。
“晓芸,我想你明白,你与这些手下迟早是要兵戎相见的。”
“那也是死在战场上!”说着,白晓芸头也不回地走了。
见状,房内的老人叹了口气,转身向睿王行了个大礼。
“晓芸一时心急,王爷莫要怪罪。”
座上的人摇了摇手中的书并没有放在心上。他了解白晓芸,他们有共同的信念,即便路走的不顺,也必然驶向同一片海。
“对了,云深送的那些东西你都看了?”
“看了,果真如咱们所料,阁里的消息确实是先城外后宫内,除了苏洵大人,咱们猜的那几位也有参与。”
文昌阁的作用皇族子弟都明白,但消息的传递与负责的大人古往今来都是绝密,除了宫里那位,没有第二人知道。此次他们借着闻余舟的关系,经白晓芸和唐明钰一番配合才闹了点动静出来。
“不过这次试探固然有效,但沈夫人到底只能得城内的情报,这宫内,王爷打算如何?”
闻言,睿王放下手中的书,双眼露出了一丝狡黠。
“本来我也愁的,但这个暗卫死了反倒给了我们机会。”
当朝大将军一向爱护自己的兵,即使韬光养晦,也断不容许别人欺负到头上。何况,此次还牵扯到外敌,程若珩的动作不是一般的快,不过三天,蛮族使团已经被悄悄翻了个遍,那份名单上的暗探也悉数落了网。
这一番动静也惊动了宫里的老人。本该享受大寿之礼的太后有些坐不住,趁着皇帝来请安,将人留了下来。
“明儿,母亲也不绕弯,这事儿你如何看?”
昭明帝笑笑,连忙给自己这位急躁的母后奉上了一杯茶。
“母后,若珩做事有分寸,这蛮族杀了人,自然是要偿命的。”
满头金贵的妇人依然不放心,想到先皇对程家的提防,她不仅没有去接那杯茶,反而继续道:“明儿你一向性善,先皇的遗嘱你可还记得?”
闻言,昭明帝的笑意僵在脸上,他起身退后一步,恭敬地向当朝太后行礼。
“儿臣不敢忘。”
见状,座上人赶忙上前扶起自己这来之不易的皇子。
“明儿,母亲不是这个意思,母亲知道你器重他,只是这朝堂之法在于平衡,程家军虽没了,但他程若珩依旧势大,今日寻私仇,明日就可结乱党。”
母亲的拳拳之词多少让人触动,年轻的皇帝握住那保养得宜的手。
“母亲放心,儿臣明白。”
当政这几年,文有苏洵,财有睿王,大力扶持的江南军也是蒸蒸日上,他相信,假以时日,几大势力他定会助他将朝堂平衡的很好。但即使如此,太后仍然不放心。当初安乐心仪程若珩,她还十分高兴,想着入了皇家,这男人不得不忠心,可惜被人用计逃掉。
“明儿,你一向对良将爱护,但这帝王的心不能不狠啊。”
闻言,昭明帝那颗仁君的心又抖了一抖。见状,当朝太后十分满意,待人走后立马起了布置。
“去,把睿王给我找来,就说哀家新做了梅花糕,叫他来尝尝。”
帘子后面的小太监领命,悄无声息地离开了。
宫里波谲云诡,宫外的乔曦也是惴惴不安,这些日子程若珩天天都来,有的时候小坐片刻,有的时候只是看她一眼。虽然他说事情一切顺利,但看起来并没有那么简单。但如此忐忑的日子里也有好事发生,比如最近孩子们读书非常认真,比如法英终于来了回信。
乔曦一收到信就着手准备拜访,她问了万宝宝好些关于孕妇的问题,将那些调养身体的补品备了个齐全。迎门的女官见着十分感激,再三言谢。
“小姐真是有心,族长这身子正需要调养!”
“嬷嬷见外了,小女对族长钦佩已久,在这上京有什么需要的尽管开口。”
闻言,女官又赔了个笑脸。
“族长一切都好,就是这身子不爽利,前些日子实在是见不了人。”
乔曦摆摆手直言理解。生育于女子是要命的大事,再加上法英进京是公务在身,她相信族长不会无缘无故拒绝见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