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明远摇摇头,又对她叮嘱了一番。
“要不我还是多派两个人跟着你吧。”
“没事儿大哥,林侍卫的功夫很好,不成问题的。”
林海自从知道是乔曦去临州后,便向人求了来回护送的活儿。乔曦念他忠义,也应允了下来。乔明远也知道这事儿,见人坚持,也没再说什么,毕竟乔万雄还偷偷往商队里塞了人。他又随口问道:“说起来,明朗给你带了些什么书,我见那箱子不小。”
乔曦闻言笑笑,将此去一路的地图和县志都背了一遍。乔明朗见识过难安先生的八面玲珑,比起其他人的不放心,他甚至还有些闲心。乔明远知道后,有些无语的撇撇嘴,甚为不满地又念叨起了难安先生的事儿。
乔曦听着心烦,找了个借口就要溜。乔明远却话锋一转,将人问在了原地。
“说起来,你扮作难安先生的时候可曾见过大将军?”
乔曦闻言突然一阵紧张,但是她面上故作疑惑,对上自家的大哥的眼神,反问道:“什么大将军?”
见人如此,乔明远也没有再细问,找了个理由糊弄了过去。自家妹妹遭此憾事,又即将要离京,一切都还是等她回来再做定夺吧。
终于,到了乔曦出发的日子,她穿上万宝宝的“特制”的衣服,在众人的不舍声中出了城。万宝宝把乔曦的每件衣服都做了暗袋,往里面塞了些小额的银票以备不时之需。
这个做法让乔曦不禁想起了爷爷。
那时朝露担心阿肆担心得紧,西北战事稍有缓和她就嚷嚷着要去找他,爷爷拗不过,只能随了她的意。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但是临近出发时爷爷不知从哪里拿出了许多银钱,也将朝露的口袋、包裹都塞得满满当当。
正当乔曦陷入往事时,一旁的二喜凑了上来。乔曦本来是想带个老练的嬷嬷,但是二喜坚持,乔曦也只能由着她。
“小姐你看,这些镖师不愧是退伍的老兵,个个都孔武有力。”
乔曦笑笑,毕竟郑乙是军人出身,一个队伍都是老兵也不奇怪。
“不过,咱们这镖队人比货多,一定是运的宝贝。”
这个发现倒让乔曦有些意外,乔万雄说镖队每年都要去几次临州,不知什么样的东西如此珍贵却又如此常见。不过少见多怪,乔曦并没有放在心上,反而夸赞起二喜机警。
然而,除了开头的小插曲,乔曦她们这一路都非常顺利。镖队走的是官道,一路都有客栈,一天都不曾露宿。而郑乙对乔曦更是关心,怕她吃不惯那些粗茶淡饭,时常在路上给她打些野味。郑乙的手艺很好,乔曦吃得津津有味。就这样,一行人悠闲地进了济州城。镖队会在这里休整几日,而乔曦则带着二喜和林海住进了乔家老宅。
恰逢隔日十五,乔曦就先带着二喜先去了灵岩寺上香。她原本还想再次拜会老住持,可惜老人家出门云游去了,所以主仆二人上过香就直奔了明月楼。
小十年过去,楼里早已物是人非,连当年讨厌的张德福都没了踪影。虽然出名的菜式没什么变化,但味道还是有些许的不同。然而,二喜却吃得津津有味,她没来过济州,好些东西都是头一次吃。
“小姐,这济州不愧是小姐的家乡,饭菜都这么好吃!”
乔曦听着她狗腿的发言,不禁笑着摇了摇头。
“那你多吃些,下次回来不知是何夕了。”
二喜点点头,又多叫了一碗饭。
主仆二人用完饭后,乔曦又带着人去了簪花楼,她想去找一找绿翠。她在济州时年幼,恢复记忆没几天就去了上京,也没有机会打探绿翠的行踪。
二喜见人毫不避讳地走向烟花柳巷之地,急忙想拉住她。乔曦却不在意,她带着二喜拐进了一旁的小巷停在了一个不起眼的小院前。这里是簪花楼的后门,她以前送点心走的都是这里。后门这里有个门房,人是个包打听,恩客们会从他这里买那些小姐的消息。
万幸,那个看门的人还是没变,不过他已经从当初的精壮小伙儿变成了一个一脸横肉的大叔。乔曦塞给了他一些银两,打探了起了绿翠的下落。
那人听到绿翠的名字先是一愣,半天才反应过来。
“你是说曾经侍奉秋娘的婢女吧?”
乔曦连连点头。
“那个姑娘本来也想仿着秋娘当清倌,但她听说秋娘死了后就回乡去了。”
回乡?乔曦听得眉头一皱,绿翠是被家人卖身的,怎么可能回乡。
“她回乡是去了哪里?”
“这我哪知道,楼里的人来来去去,这老鸨都换过一回了。”
听到这话乔曦顿时死了心,但是她并没有丧气,绿翠姐姐是个聪明人,她定会为自己寻一个好去处。
“说起来,几年前也有人来找过她。”
“谁?”乔曦疑惑地问道。
那大汉看了乔曦一眼,冲她伸了伸手。乔曦见状又让二喜掏了些银子给他。
那人见了银钱,才又笑着开口道:“那人就是如今圣上面前的红人,苏洵,苏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