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令仪从山货堆里把那几株老山参拿出来,展开红布给大家瞧瞧。
“嘶~”不知谁倒吸一口气,特别是看到那株根须都老长老长的老山参,压抑着激动的心,低声叫道:“这不得两百年吧?”
百年人参谢家也有几根,但都没这么长的根须呢。
朱令仪轻轻抚一下根须,道:“三百年还长些。”
“我去,真是活久见了。”
这么贵重的东西就被她随便堆在蘑菇木耳里,像话吗?!
朱令仪又展开另外几株,“这两个是百年往上的,这几个是五十年往上不到百年的。”最后这种其实才是药铺里比较常用的,毕竟上了年份的人参特别贵重,能用上二三十年份的人参都是一般人用不起的药了。
谢家人经常接触这些贵重药材,像朱令仪手里这么好的货色,确实十分稀缺。
谢景直接伸出胳膊拢住,“别往外卖了,你有多少,我都要了。”他家俩上了岁数的老爹老娘呢,这玩意最得用,被他遇上了就是缘分,在没有错过的道理。
谢家子弟这下可不谦让了,上了百年的老山参这东西都是可遇不可求,谢家各房头哪家没个上年岁的?可不能让小老叔吃独食。
谢玉廷也无奈地望着小老叔,他们也需要这东西,非常需要。尤其他们这种大户人家,秋后就要开始准备各种节礼,年礼了,这些老山参可是硬货,除了自己留着备用的,重要的节礼放一根就相当出彩了,别的都是添头。
眼瞅着是不够分,谢玉廷低声跟朱令仪询问,朱令仪点头道:“我手上确实还有些,这次下山主要是贩牲畜,山货只带了稍许,打个样子的。”
谢大爷当即道:“你还有多少,只要品质跟这里的相当,我都要了。价钱你尽管放心,在京城什么价,这里也一样。”他一摆手制止了谢家几个兄弟要说的话,“回头家里怎么分,咱们另外再说。”总不能在人家铺子里就抢,一来不好听,二来显得太急了。
朱令仪斟酌道:“三百年份的还有两根,一二百年的有十来根,百年的看你需要几株。剩下几十年不足百年的,也一样。”要几根有几根。
谢家人聚在一起低声商量。
他们各房虽然实力有差别,但大差不差,大家都有经常走动的亲朋旧故,百年老山参这种救命的东西,有时候谁家缺了,还得互相借一借呢。再说了,这东西都是备着万一的,放久了药效就变差了。
记得有一次谢三爷就是谢玉树需要百年人参配药的时候,自己家药库拿出来的一看都有些糟了,药效也不成了,还是去王家借的一半截才配成药。
现在有新鲜的当然要拿下。
只是这些好东西都拿下的金额可不低,说起来也算是互惠互利。因此,商量一番后,定下数量,除了谢景不肯让的这些,谢玉廷又要了二株三百年份的、三株一两百年份的,百年份的要了十株。
至于价钱,怎么说呢,反正朱令仪觉得,从今天开始就是不贩卖牲畜了,这辈子也能过得不错。
跟有钱人做生意的好处就是不必斤斤计较,谢家出手大方,她还省去了四处问价的麻烦,县城里就没几个有钱人,能出的价肯定比谢家低得多,就是府城也不会比谢家给的高。
朱令仪为此还特地免费搭送了些山货蘑菇、野菜干啥的给谢家人,明阳山的东西,就没有不养人的。
谢大爷收的也不客气,小老叔还特地问她有没有上次吃的那种果子,有的话他买。
朱令仪知道如今这个世界,就大裕朝来说,豪门的日子确实比普通人家好很多,像谢家这种世家自己也有果园子,但品种大多是常见的那几样,特别好吃的往往不耐运输和储存,每年能分到各房的也是有限的。
朱令仪答应下次带两筐给他们。
================
这次不像硝石制冰的钱能自己调动,这回直接发快讯给京城了。
调动这么大的金额,就是谢玉廷也得跟家里说一声,汇报汇报啥情况,说不定送钱来的还有药库的药师跟着验货。
这些朱令仪都没二话,验货更是正常,只要不是故意压价找麻烦,她都接受。真找麻烦她也不怕。
朱令仪等着铺子开张后再回山上,不然五天时间太短,来回跑路都不够的。
这期间倒是谢玉树带人从府城回来了。
案件在县城这里就已经算是彻底结案了,并且当天,所有涉案人员包括家属就被押送去府城了。具体细节朱令仪没问,反正她得了一百吊钱赔偿金,听说府城和京城都抄了好几家,肯定没少抄出东西,这一百吊简直毛毛雨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