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媒婆给介绍的,还没来得及相看呢。
时勤的娘,也就是时遇她的极品大伯母王氏就把她娘家侄女带家里来了。
王氏自从知道时遇给家里寄来了银子,而且除了她外人人都有个银镯子,她就抓心挠肝的嫉妒,夜夜睡不着觉。
这一难受她就回娘家给她娘家娘和大嫂念叨这事。
她娘家娘和大嫂就跟着一起骂时遇是个小浪蹄子,说她的钱不知道用啥下流路数伺候贵人才得的。
口口脏话,一家人都泼蛮无理。
平县小王村大半都是姓王的,但是像王氏她家这么极品的还是少有。
十几年前,那时时家条件还是很不错的,当初王氏硬要嫁给时大伯也是看上了时家的家境。
那时候时家几个男人都能做工挣钱,虽不至于大富大贵,但也算的上是十里八村条件比较好的人家了。
最重要的是时大海和胡氏是出了名的明事理。
若能有这样的公婆,那肯定是姑娘、媳妇们都羡慕的事情了。
胡氏找人给大儿子相看时,那是绝计没有考虑过王氏的,娶妻当娶贤,而女儿家什么样端看她的母亲如何便能窥见一二。
老话讲:槽头买马,看母。
这王氏的母亲就是个胡搅蛮缠的母夜叉,胡氏绝不会给自己的儿子说这样的媳妇的。
但架不住王氏会算计,趁着路过时保国时假装崴脚。
时保国那时还是个单纯有爱的男孩子,王氏倒向他,他下意识扶了下,不料对方衣服料子如此脆弱,竟然被扯掉了半个肩膀。
他当时甚至都不记得是不是自己手劲太大还是个什么情况,怎么就能把人家女孩衣服扯掉半个呢。
反正王氏不依不饶,坚持说自己被他看光。
说着就开始寻死觅活。
王氏她娘也出来衬合,拉住时保国高呼他耍流氓,引得周边人都来看热闹。
时大伯也是个纯情少年,而且还是个有道德的纯情少年。
不管怎样他确实是不小心把人家姑娘的衣服扯坏了,也看到了人家的肩膀,算是轻薄了人家姑娘,失了礼数。
既如此,自当承诺会负责。
回了家他就把事说与胡氏。
胡氏并不想娶这王氏当儿媳妇,她总觉得此事过于蹊跷。
可无奈儿子看了人家身子,于是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婚后,果不其然,这个王氏就是个不知四六的,她随了她那个不讲理的娘,还把自己的闺女教的事事掐尖要强,掐尖不要紧,关键是品性也不太行。
要不是看在时勤是个好孩子的份上,早就把这个天天往娘家扒拉东西,还说三道四爱挑事儿的婆娘给休了。
如今,这王氏还不收敛,竟然把自家侄女直接给带家里来了。
这王珍珠是王氏大嫂的女儿,学她奶奶和她娘无理占三分的本事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整个村那都是出了名的。
王珍珠这姑娘从小就看着她三姑姑经常回娘家,不说逢年过节,就连平日也能带老些东西来看她奶。
而且三姑姑家的表哥跟她周围的哥哥弟弟也不一样,穿的虽是粗布衣,但是没有这烂一点那破一点,都是完整干净的衣服。
这一点一滴她都记在心里,稍微长大懂事了就慢慢明白了,三姑姑婆家的条件比她们家好很多。
她十二岁的时候,家里就想给她找个婆家嫁出去,给说的媒都是一大家子穷困潦倒的。
其实靠天吃饭的庄稼户哪有几家富户,她觉得的穷困潦倒是这时候底层百姓人家的常态。
她直推脱说都没看上,不愿意人家。
后来就遇上战乱,家家户户都越来越穷,也没几个有心思成亲的了。
况且王珍珠那时才十二岁,嫁过去也得过两三年才及笄,生不了孩子不说,还得白养她两三年。
说亲这事就不了了之了。
即便这样,王珍珠也明白她肯定要嫁出去的,所以不知道什么时候她就把主意打到时勤身上了。
王家的条件以前比不得时家,现在时家虽不如从前了,王家依然还是比不上的。
王家太穷了,她爹和她二叔去服苦役后,家里更是吃不上饭,经常靠她四个姑姑接济。
而时家最起码能吃得起粟米、糙麦之类的,实打实的吃饭有干粮,汤底见米粒,虽不算多吧,但到底是有的,算是比较顶饿的了。
这个时候能有这个条件的没几家。
当然,再好的条件那也是有的,像王珍珠她表姐时牡丹不就嫁给了大东村村长的孙子了吗,听说每个月还能见点荤腥吃上肉呢。
她表姐怀了村长家的金曾孙,三五天还能吃个鸡蛋补补,他们张家全家都紧张着她表姐这个肚子。
王珍珠不是不想找像村长家这种好条件的,只是她的名声十里八村都知道。
从小就泼蛮不讲理,长相又刻薄,人家条件好的家庭有的挑就不想娶这样的儿媳。
所以能说亲的都是家庭条件不大好,不在意这些,就想给儿子说个媳妇的。
但是王珍珠她是个有心思的,她不愿嫁这种条件不好的家庭,但也够不到村长家这种条件好的,所以时家就成为了她能接触到的最优选。
恰巧这回她姑回家诉苦,竟然说了她家那个跟着公主和亲到熙禾国当下人的侄女时遇得了贵人赏银往家寄了银子。
虽然不知道这银子有多少,但是她姑说那个时遇给她奶奶她娘还有她二伯母都寄了一个银镯子,她估摸着那银子怎么也得有十两二十两的。
有了这银子在,这时家比村长家也不差什么了。
王氏的娘和大嫂一听,都惦记上了时家,想着哄王氏从婆家再拿些东西来。
王珍珠看穿了她奶的想法,就趁机提出来要嫁给表哥时勤。
她说她姑拿来拿去也就是一些不值钱的东西,可要是她嫁给时勤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