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舟用那柔波似的眼神看向采薇,眸子里是哄孩子般的体谅。
然后,她宛若柔荑的手,轻轻搭上了礼官胳膊,轻挪莲步跨出了正堂的大门。
门外骄阳高照,碧空如洗,的确是个诸事皆宜的好天气。
秦川洗漱完毕后,换过一身常服,将钥匙揣在怀里出了府门。
不等走出多远,市井的吆喝叫卖声就挤占了他的耳朵。
街道上的人,也比平时多了数倍不止。
花灯映着人面,恍惚间竟让秦川以为,又是一年兰夜将临。
在这一派其乐融融中,他的步子潦倒而细碎,全然没有了章法。
只得漫无目的地走着,去往连自己都不知道的前路。
就在秦川的迷魂,颠沛流离于这片烟火气中时。
不知从哪传来的三通锣响,如惊雷般震醒了他的梦寐。
顺着红漆立柱向上看去,“杯莫停”三个金灿灿的大字,烙上了他的眼帘。
“怎么迷迷糊糊地,竟走到这儿来了?”
秦川自嘲地笑着,用手在嗡嗡作响的脑袋上猛揉了两下。
想借此来缓解,多日未眠所带来的不适。
而在迈步刚想离开的当口,又是三通嘹亮的锣声。
吵得他耳孔里,几乎要擦出火花。
秦川本能地停下脚步,开始寻找起声音的来源。
他用自己有些模糊的眼神,搜寻了整整一圈才发现,原来是饭庄门口摆出了几口大锅。
每口都有两人合围那么大,还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好像是在煮什么东西。
一个身长足有八尺的大肚壮汉,两撇黝黑浓密的髭须,随肥厚的嘴唇不断起伏着。
身上的白色短衫,早已布满汗渍。
他一手叉腰,一手持着长柄勺,向着周围聚拢过来的人吆喝道:
“哎,各位赶路的、遛弯儿的、买菜的、逛街的,都来看一看了啊!杯莫停招牌,四喜五福粥就要出锅喽!香甜黏糯,热热乎乎啊!”
那洪亮的声音,再配上大汉爽朗的笑容,瞬间就吸引了街市上大半的人。
里三层外三层地,把饭庄门前围了个水泄不通。
一个急性子的老人忙不迭问:“你这粥,多少钱一碗啊?”
那大汉看时机正好,哈哈一笑道:
“哎,您算是问到点儿上了!今儿咱中州这么大的喜事儿,各位张灯结彩也是为沾沾喜气,所以这粥啊,一个子儿都不收!”
说完,他做了个“向后退”的手势,加大音量说:
“各位排好队,每人一碗,管保大伙都有份儿!”
这下,人群可算炸开了锅,你推我搡地排起队来,惹得那大汉笑声不断。
但听他最后喊了一句:“哎,喝了四喜五福,日子多子多福哟!”
紧接着,又是一声高亢的锣音,惊飞了旁边屋顶上的鸟雀。
跟随着开道的锣鼓声,陈子舟只觉轿子,被稳稳抬了起来。
她端坐其中,双眼盯着轿帘处透出的些微亮光,连一丝晃动都没有感觉到。
欢快的乐声随即传来,是东蜀特有的迎亲丝竹。
她收回目光,看着自己身上这鲜艳夺目的嫁衣,听着外面久违的乡音,心中对韩凛更加感激有加。
在演奏的间隙,陈子舟似乎听到了后方,有车轮碾过地面的声音。
那是爹爹乘坐的喜车,就在自己这喜轿的不远处。
若有似无的响动一路陪伴着她,让那颗原本紧张不安的心,渐渐有了缓和的迹象。
说实话,当披上嫁衣戴上凤冠的那一瞬,陈子舟还是没能免俗。
她像无数个新出嫁的女儿那样,雀跃欣喜地期盼着接下来的每时每刻。
哪怕她心里清楚地知道,再往前走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是未知与辛酸。
也难以抑制此时的遐想与期待。
“可是,该怎么和他相处呢?”
这个问题,突然就冒上了陈子舟的脑袋,刚刚快要平复的心绪,顷刻间又忐忑起来。
手不由自主地拧到了一起,眼神也蒙上了层慌乱的颜色。
她听见自己的呼吸渐渐变得急促,面上犹如火焰在烧灼。
不禁低声喃喃道:
“对啊,该怎么相处呢?尤其是……在今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