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会出现在布利的磨练幻境里,成为磨练的一部分,是洛恩在布利心中重要性的有力证明。洛恩知道,这和他送别布利有一定关系,可是,他还是由衷地感到开心。长久以来,鸢尾先生一直是洛恩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现在反之亦然。如果用数学的方式来计算比例,两人心中对方占比的数据不可能是一模一样的,洛恩自知生活单调,比不上馆猫丰富的阅历和众所周知的人缘人脉。不过,就像布利对他说的,拥有永恒生命的人也能有很在乎的人,洛恩不仅成为了这样一个人,还有可能更进一步,这是他搬来伊利斯的时候无法想象的。
再说,洛恩觉得自己的生活已经比先前要精彩多了。他不再是那个一心想着回到伊利斯的倔强小孩,发展了更多兴趣爱好,变得更独立,这座图书馆、这座城是他的宝库,他可以无穷无尽地探索下去,发掘兴趣、热情和快乐,并和他人一起用学识和能力保护这座城市。
他的视野看似在变得狭隘,从国际化现代化巨兽莱拉尼缩水成了小巧古典的伊利斯,实际上,对洛恩来讲,他的世界在变得更加广阔。馆猫是他世界中坚实的一角,却不再是唯一的支柱。就像布利说的那样,他们终究会成为同类,洛恩只是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
第一篇游记在这里告一段落。棉花糖在次日更新了第二篇,果然是个懂得吊人胃口的博主。
开头他就澄清,偶遇母子的事情是他在旅行中做的一场梦,两人是真实存在的,但那个情景是很多年前的事,看得读者们大为震惊。不过,棉花糖的游记那么意识流,没有明确说明不是梦,或一切情节都是真实的,读者们从一开始就没当纯粹的纪实文学看,如今也不会受到什么打击,反而称赞棉花糖对情感的描写很细腻,不觉得他有意欺骗。棉花糖毕竟是个在科普伊利斯方面很有名的博主,人也善良温和,吸引的都是和他性格类似的读者,包容度很高。
接下来的内容更脚踏实地了一些,却让洛恩更加惊奇。
棉花糖和友人在一个傍晚去参观不知名大城市里最高的建筑,一座未来感十足的超级大楼,要是在阳光灿烂的白天,大楼表面的大块玻璃大概会像鱼鳞一样闪闪发光,造成可怕的光污染。天黑之后,大楼内部的办公间大多熄了灯,它像个沉默的巨人,矗立在一众相对低矮的建筑之间,也为游客们提供了俯瞰城市夜景的完美机会。棉花糖和友人在被大楼的宏伟气势震撼、在高处认真赏景之余,也观看了一些有关现代科技的展览。
读者们又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猜测起来,洛恩怀疑,馆猫是在利用读者们的热烈讨论来确认磨练幻境中种种事物的原型。对于从不远行的暴风雪来讲是个有趣的主意。
再然后,棉花糖和友人拜访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大教堂,还参加了一些颇具创新意识的体验活动,比如攀上特殊的梯子、近距离观赏高处的雕塑和壁画,以及进入一些原先不对外开放的区域游览,了解神职人员的日常生活,探索教堂或是光明或是黑暗的往事。
棉花糖的环境描写时而敞亮时而压抑,时常会聚焦在相对隐秘的位置,有种悬疑片的感觉,引得读者们大呼想去,甚至有人怀疑,这不是一座真正的教堂,而是伪装成教堂的密室逃脱体验,或是某座教堂被改造成了博物馆,总之就是很不同寻常。
洛恩知道馆猫对宗教场所没什么兴趣。他会做出这样的观察,多半是因为任务要求,比如在教堂里解谜,寻找物件,和敌人对战之类的,带有宗教色彩的挑战,还是在这样华丽的场景中,仔细一想还挺刺激的。
游记的这一部分到此结束,再然后,棉花糖和友人从热爱艺术的文化人游客,忽然摇身一变成了购物达人,前去城市周边挑战一座占地面积大到难以想象的超级购物中心。读者们开玩笑,说长期默默奉献的棉花糖终于接了商品推广,可以赚到钱了,并做出虚假承诺,棉花糖若是有推荐,他们一定买。棉花糖当然没有收钱,也没有提到任何品牌,他和友人甚至什么都没买,就是去长见识的,顺便做出一些你们大城市就喜欢搞这些的感慨。
洛恩觉得,即使是真正的购物中心,馆猫可能也不会买很多东西,他和洛恩一样喜欢橱窗购物,两人都是很节俭的性格,尽管馆猫自己一点都不穷。
接下来,棉花糖和友人离开城市,开启了一段野外露营冒险,也侧面印证了两人关系很不错的事实。洛恩喜欢自然,却生长于城市,本质上不是野营爱好者,只是随便看了看这段,像是在看意识流的野外求生故事。在最后一篇游记中,棉花糖和友人居然一起去爬雪山,这转折就连洛恩也始料未及,传说中的磨练幻境果然复杂多变。
一番励志的登山故事之后,棉花糖和友人在山顶赏景,总结这一路上的艰辛与欢乐,一出终极大杂烩电影到此结束。洛恩的关注点比较神奇,他想象了一下雪山上的布利,总觉得一身白的白发青年会融入背景,狼能找到他也是很不容易,除非军装上的金纹能发光。
阅读完棉花糖的系列游记,洛恩怅然若失地舒了口气,有种和馆猫一路同行的感觉,就好像棉花糖的友人不是狼,而是他自己。倒不是要替代狼的位置,狼在游记里既没有特点也没有存在感,不知情的恐怕会以为他是棉花糖捏造出来为读者增加代入感的人物。
好想和布利一起出去旅游啊,洛恩心想,即便是在磨练机制中的“旅游”。
什么时候才可能和对方一起进入磨练幻境呢?既然布利做出了承诺,洛恩也忍不住心生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