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宫的过程异常的顺利,当值的侍卫只是问了问需不需要找些侍卫保护左右,被易殊坚决地拒绝了:“春灯节举国欢庆,没有人会在这个时候犯法,更何况,”易殊顿了顿,回头看向正襟危坐的李自安,轻笑道,“殿下还在启明宫。”
侍卫虽然眼睛瞅见了马车内的李自安,但也不知道两人在玩什么小游戏,默不作声地开门放行了。
不似在启明宫的寂静无声,一出宫门,就能听到锣鼓喧天的声音,充满了生气和活力。
“停车。”易殊出声。
“离开皇宫后的每一步,都值得殿下欣赏。”他继续道,语气温和得能融化冬日启明宫檐下的冰棱。
庆平盛世。
这是李自安的第一印象。
从头到尾,华灯照耀,整个汴京城被装扮得像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四方城墙上也悬下来两个飘着红绸的灯笼,随着风吹活像鬼魅的精灵。更不要说各色酒楼,从东边到西边,挂满这种精心制作的灯笼红绸,一个赛一个地引人注目。对岸的街道也相互牵过红绸,在上面挂上一串一串的大红灯笼,街上行走的人抬眼便是一片灯笼海。
抬眼望过去,皆是琳琅满目的灯笼,在夜晚中像是火中的汴京城。路上是络绎不绝的人,每走一步便能听见好几声“借过借过”。路边的手艺人铺子上挂着各式各样喜庆的灯笼供人挑选,穿着麻衣的稚童欢笑拎着手里的小鱼灯跑过。灵敏的少女随着龙灯翩翩起舞,举着龙灯的汉子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彩龙飞腾跳跃,活灵活现。
人声,叫卖声,铜锣声,吆喝声,姑娘哼的小曲儿,儿童唱的童谣,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却是独属于汴京城的元宵节。
李自安从未见过这样热闹的场面,乱中有序,杂中有章,不似宫里举办的宴会,每个人都保持着必要的缄默,生怕出了一点岔子。
原来人世间竟还有这样的场景。
汴京城居然承载着这样多的人,生机勃勃的努力向上的人。
踩高跷,舞狮,卖艺。戏班子的人喝过一口酒,往无人处一喷,便喷出一团火,惹得众人连连叫好。
旁边的一个摊子围满了人,竟是在看灯笼,那个灯笼自己在转,转一圈便换了一个图案,讲的是大圌太祖开国的故事,易殊侧过头细细解释这个走马灯。
一个用青布做成的伞随意地支着,下面简陋的架子上放满各种瓶瓶罐罐,一个小贩模样的人站在木质的简陋躺椅旁边吆喝着生意。李自安看着青布上垂下来的“香饮子”的字样,这个他知道,是街边的品饮铺子。
易殊摸出几个铜板递过去,拿过来两杯黑乎乎的东西。
李自安接过自家侍读递过来的木杯,入手竟然有些寒意。
易殊边走边低头喝了一口,然后带着笑意看向李自安,哄骗性地说道:“殿下,试一试。”
看着那双幽深的眼睛,李自安半信半疑地低头抿了一口。
“怎么样?”易殊迫不及待地问道
李自安答:“荔枝的清甜?不错。”
“这是近来时兴的凉水荔枝膏,虽然比不上宫中精细,但是味道却是殿下在宫中喝不到的。”
“嘘,不要叫我殿下。”李自安盯着自家侍读的眼睛,戏谑地道。
易殊愣了一秒,也带着笑意轻声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