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八。
昨日最后一场大戏结束,乡亲们即便再是意犹未尽,也要回归正常的日子了。
老秦家也是一样,这两天真是遭不住了,只盼着赶紧回归正常,该种地种地,该开厂开厂。
唯有杨昊不开心,他不常来外婆家,竟不知农村是如此好玩。吃得好睡得好,有土有泥巴,院子敞亮到他怎么折腾都不怕有人吼,比较之下家里简直像鸽子笼,享受过自由他一点都不想当小鸽子。
魏萍看着撅着屁股扳着门框不撒手的小孙子,有些哭笑不得。可要说留几天是万万不敢,刘荣见天的上门拉话她可背不住。
“你听话,马上就要开学了,你和姐姐还要温习课本呢,等放了暑假再来玩。”
胡玉凤也笑着劝道:“就是,外婆家就在这儿,你放了周末或是暑假想来就来,外婆肯定欢迎你。”
杨昊这才悻悻松手,一步三回头地被他奶奶和姐姐拖上车。
送走他们,胡玉凤又对家里做了一番叮嘱,便径直去了厂子。
昨日文礼和杨秀、惠子已经先过去收拾卫生了,今天胡玉凤到的时候,厂子里已经恢复了以往的井条有序。
看门的胡大舅笑呵呵跟她打招呼,胡玉凤见他脸上似是富态了些,便知这年他也过的极好。
也是,自打胡大舅有了正经工作,每日见得都是为生活匆忙奔波的正派人,不知不觉把他的觉悟也熏陶上去了,不再总想着找个人厮混。
又有厂里结识的两个忘年交劝着,竟主动跟胡玉凤提起要过继族里堂弟的小儿子。这小儿子今年二十好几,已经娶妻生子。
按照老家的规矩,他这种光棍即便生前不过继,等他去世族里也会选定小辈出纸的,出纸相当于过继。他们胡家人丁本就不旺,等他死后出纸的还是这个孩子。
与其人死了啥也落不着,还不如活着时落实惠,这么一思忖堂弟一家子也很乐意,于是年前就正式办了过继仪式,胡大舅这个年就是在他新出炉的儿子家过的。
胡大舅每月也是有工资的人,不用人伺候还能赚工资的老人到哪里都是香饽饽,那一家子又不是傻子,哄着胡大舅且来不及呢。
也有担心那孩子把胡大舅的钱哄去后就不管老人的。人心隔肚皮,但就算有这种情况,也得到胡大舅老的不能动弹那日,且真到了那日,胡大舅还有胡玉凤这个靠山呢。
……
厂子里一切运转良好,胡玉凤这开疆拓土的心思又按捺不住了。
几个高层开了小会,大家的一致意见都是先把招人的事解决了。因为这次要进军的是未知区域,她和文礼要留有一个人看着厂子,不管是谁出去叫人看着总有些势单力薄,就不像个正经厂子的派头。
秦文礼还提出个建议,再招两人,一名办公室的行政,一名出纳。
随着厂里订单日益增加,出进货还是惠子和胡玉凤谁有空谁管,这么一来耽误主职工作,二来很是混乱,短期内还行,时间长了肯定要出问题。
惠子和杨秀也持相同意见。
胡玉凤采纳了大家的意见,便在厂子门口和上官街道张贴了招聘通知。
如此陆陆续续有上门求职的。
行政是最先定下来的。刘主任推荐来的,是刘家村一个中专毕业的女孩,人稳重又不失机敏,电脑操作的也很溜,试用一周胡玉凤很是满意,提前给办了转正。
出纳也很快定下来了。是杨旭本家的一个妹妹,毕业想去外地,家里不放心,本地有没有合适的岗位。很是沉默寡言的一个女生,对数字格外敏感,做事严谨认真,虽然试用期没满,但按她现在的表现转正没问题。
这两个人一上岗,胡玉凤和惠子顿时头都轻了。
办公室里的电话响过三声,小刘必然接起,认真登记,胡玉凤等着听汇报就行。
每日的货物出入库,小张一笔笔跟进核对、结算、进账、胡玉凤擎等着看报表就行。
如此就只有销售岗了。这两天上门的也有,但等和他们一一谈过,胡玉凤都不大满意。
这日,有个退伍老兵上门求职。
这人说是周翠翠介绍来的,名叫李泰阳,是周翠翠丈夫的战友,家是清塬区的。
胡玉凤听他是退伍军人,心里就已经对他满意三人。又见此人面庞坚毅,孔武有力,坐在沙发上身姿挺拔,谈话间表现得不卑不亢,胡玉凤又满意了几分。
只是这样方方面面都很优秀的人才,为何选择来她家这个小厂子?
李泰阳很坦然,因为离家近,待遇好。
他退伍后一直在外地工作,去年年底父亲因心脏病去世,他才辞了工作赶回清塬。他是家中独子,家里就只剩务农的母亲。母亲身体倒是康健,但经过父亲骤然离世,李泰阳便想守在母亲身边。
胡玉凤看了看他的简历,年龄那一行写着35岁,按这个年纪他该结婚了,可他只字未提及妻儿。
不过也能理解,这是人家的私事,跟工作关系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