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回家先是跟胡玉凤汇报了刘社红已经定下来上工的事,又说了栓子媳妇的事。
胡玉凤对这个媳妇儿也不大了解,不过栓子他妈倒是个难得的老实人,就之前那么爱挑刺的她也挑不出来人家身上的不是。不过也因为老实,这一家在村上没什么存在感,要不是栓子媳妇今儿主动来找杨秀,她把这家都忘了。
“那就让来试试吧。”
于是第二日老秦家就迎来了两个新工人:刘社红和石丽敏。
相比于老熟人刘社红,栓子媳妇石丽敏要局促的多。
她不常出门,家里婆婆不常开口讲人是非,但只要遇上邻里交谈必会谈到老秦家。说他家以前如何如何穷,这两年又怎样怎样,但出现频率最高的还数胡婶子。
可看着眼前身着半旧夹袄,头发整齐面容含笑的利索老太太,又完全不似村里人口中的那个凶人。
胡玉凤笑着勉励了两人几句,就让杨秀带着熟悉熟悉工作环境。
今儿是三岔乡的集日,惠子和喜子都不在。
这会儿老太太正看着秦树和妞妞玩耍,两人问好也乐呵呵回应,完了又眼巴巴看着杨秀。
有外人在,杨秀也没有多说,只让她看着点孩子,老太太闻声立刻裂开嘴响亮的答应了。
杨秀嘴角一顿,有时候看着她真是又可怜又可气。
……
知道今儿有新人来,杨秀昨晚就多起了些面。趁着两人跟胡玉凤说话的功夫,她把该添加的东西都加进去了,这会儿先领着两人洗了手,就开始兑面。
照例是一人一个面盆,杨秀一边上手一边观察着两人。刘社红自不必说,她蒸馒头的手艺在全村都是赫赫有名,这会儿也是驾轻就熟。于是她把目光多放在石丽敏身上,就见这姑娘的架势虽不像刘社红那般,却也称得上熟练。
也是,她也就二十来岁的年纪。这个年代这岁数的农村姑娘打从娘家起就是做饭女工一把抓,想找个不会做的都难。
见两人兑面都没问题,杨秀就收回目光。
兑好面醒发一会儿,就开始搓麻花。
今儿炸的是小麻花。说起来家里这么些麻花种类,卖的最快的就属小麻花。以至于小麻花现在都开发成四个口味了:原味的、咸香的、麻辣的和甜口的。
这个也是最考验功夫的。杨秀先打了个样,就看着刘社红和石丽敏上手。这两人也是有些灵巧劲的,试了几次就已经做的像模像样了。
于是三个人一人一个盘子,开始搓搓搓。
这两人刚开始略显生疏,后来就是越搓越快。见两人已经能扛得起了,杨秀便起身烧油开始炸制。
老太太在外面听见了,又屁颠颠跑进来接手,杨秀索性由她去。
当一股股甜香混合着油香在老秦家上空腾起,秦文礼也终于到了洋县。
……
还是老地方,还是老同志。那人看了递过来的收据,起身从柜子里抽出做好执照递了过去。
秦文礼礼貌道谢,出来走廊里这才细细打量起手里的东西。
入手是和书皮差不多质感的一张纸,分左右两栏。整体很朴素,白底黑字,唯一的颜色就是右下角刻着“洋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的鲜红公章。
左栏最上方是几个大字——“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下方就是注册号、经营者姓名、组成形式、经营场所、经营范围等等一系列信息。
右栏则是一篇《须知》,秦文礼逐字逐句看了一遍。左下方是四个空白方框,上方写着“年度验照”。他又返回去读了一遍《须知》,就见第六条赫然写着“每年一月一日至五月三十一日,应当到工商部门参加年度验照”。秦文礼记下这个日期,这才把这薄薄一片纸收起来。街道就有做框子的,等回去了做一个挂在铺子里。
从工商局出来,他就按照老李留的地址找过去。
这会儿孩子上学了,老李正在家,见他过来忙放下手里东西抬脚出门。
两人顺利来到房管局,说明来意以后工作人员结果合同看了看,问道:“这屋子的房产证呢?”
秦文礼和老李:啥?
“房屋所有权证”工作人员见两人两脸懵也有些不耐烦:“你们不是来办理过户的吗?那之前的房产证拿出来!”
秦文礼看向老李,老李无措挠头:就,他没办房产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