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俩把摊子摆好。胡玉凤便从蛇皮袋里掏出个脸盆,垫上纱布,这才从布袋里倒出小麻花。
“哟,这又有新东西啦?”隔壁李大姐见状,不由好奇。
“孩子瞎琢磨的,说今儿拿来试试……”胡玉凤说着随手捻起一根,递了过去:“你尝尝味儿咋样?”
李大姐伸手接过往嘴里送,边吃边道:“挺好……你这儿媳妇不止手艺好,脑子也转得快……”
胡玉凤也笑:“就爱琢磨个吃的,我也瞧着还行。”
杨秀嘴角噙着笑,弯腰揉面。
太阳照在对面铺子的台阶上,街道上方也飘起阵阵烟雾。
一个个小吃摊,在瑟瑟秋风中开火了。
“瞧一瞧,看一看,裕丰麻花又推出新品了。酥脆小麻花,一口一个嘎嘣脆……”
“裕丰小麻花,咸口酥脆咸香,甜口香甜可口,快来买快来尝啊……”
胡玉凤现在是彻底放开了。卖东西又不是做贼,当然要大力宣传,让更多人知道。
她还想买个小喇叭,那个喊着估计更带劲。
既然想到这儿,她转头对杨秀说道:“你帮我记着,收摊以后咱去买个小喇叭。”
杨秀点头:“好。”
随着胡玉凤的叫卖声,有感兴趣的渐渐聚了过来:
“啥一口一个小麻花,多小?”
“大妹子,你看,就这个,手指长……”胡玉凤指着盆里金黄酥脆的小家伙,对着眼前的女人道:
“这是我家的新品。方便易携带,出门装几个在兜里,饿了就能随时吃。有咸口的和甜口的,你爱那个味儿买那个……”
女人顺着胡玉凤的手看了过去,果然是手指大小。
“能尝尝吗?”
“太能了,咱这都是透明买卖,你尝尝,喜欢哪个买那个。”胡玉凤一样给了一根。
女人都尝了尝,才道:“这能放得住吧?”
“能,咱老式大麻花放多久,它就能放多久,放心大妹子,就现在这天气,一个月没问题。”
“咋卖的?”女人问。
“这个小,不好不按个,论斤卖。一斤一块二,你要多少?”
这个定价不高也不低,赚头和其他两种差不多。
果然女人听了眉头都没皱一下:“二斤咸的。”
胡玉凤利索的称了二斤,收了钱,笑着道:“慢走,记住裕丰麻花,吃得好下次再来昂。”
女人也笑:“记住了大姐,我就算记不住牌子也记住你了……”
胡玉凤哈哈大笑:“那就好……”
有了第一个,来问价的人就多了起来。
人都是对新奇的食物充满的探索欲,就如自家这小麻花。一旦开口尝了尝,八成的人都会买。
生意就这么顺利的打开了。
忙过一茬,胡玉凤抄起三根大麻花跟隔壁换了两三个煎饼。
“秀儿,先歇歇,吃口煎饼再搓。”胡玉凤招呼儿媳道。
杨秀搓完手里的,盖上毛巾,这才抬手擦了把额头的汗。
左右扭了扭僵直的身体,拿过案板上的煎饼吃了起来。
边吃边瞧着来来往往的行人。
刚吃几口,就有人来问价,胡玉凤赶紧放下煎饼上前招呼。
她熟练地装袋,沉重,收钱。脸上始终是热情的笑容。
杨秀咬着煎饼一时有些怔怔:她每次都是忙着搓搓搓,很少注意婆婆。脑海里的婆婆就如此刻,始终带着笑,热情爽朗。以前那个板着脸,斜眼看人的婆婆,再也没办法和眼前人重合起来。
一个人的变化好大啊,不知不觉的,竟像是完全变了个人。
她想的有些出神。
胡玉凤忙完,就见杨秀眼睛直直盯着她,不由疑惑:“我脸上有啥?你这么看着……”
杨秀回过神忙道:“没,没啥,我就是想到个事儿……”
胡玉凤闻言没在追问,继续吃她的煎饼。
见杨秀一个煎饼还没完,她便拎起剩的那个给秦文礼送去。
两个摊子一个南一个中,有些距离但也不远。
老远就看见迎风招展的旗子。到了就见秦文礼给人称干豆腐。胡玉凤站了一会儿,过来三个买干豆腐的。
胡玉凤把煎饼递给秦文礼,道:“明年多晒点干豆腐,我瞧着买的人还挺多……”
“行……我还特意问了问。说是干豆腐放得住 ,买回去也不怕坏,来人还能做道菜。”
买干豆腐的大多是日子穷苦的。鲜豆腐吃称,而且放个几天就不新鲜了。相比于它,干豆腐就合适的多。
这也是秦文礼没想到的。
当初做干豆腐,单纯是不想没卖完的豆腐白白浪费。谁承想还有这意外收获。
所以说做生意就不怕点子多,有想法就要去实践,谁知道最终能收获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