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黑又吵。”他想到了梁晓情日记上的描述。照片上显示的地点究竟是不是茶馆的“后方基地”呢,闻朝觉得自己有必要到现场走一遭了。
他观察手中的照片,希望从为数不多的画面中找到能够确定位置的信息。他看着照片上方闪烁的灯光思索了片刻,最终用智脑拨通了电话……
“怎么回事,又有人寄东西来了?”赵知返看着调查局最新接收的两大摞包裹。
接收包裹的警卫员说: “放心吧,这些东西我都检查过来,绝对不是什么危险物品,就是几只箱子,里面装着挺多,”警卫员试着找一个合适的词语来描述里面的照片。不过最终还是没能够形容出来,只说了一句“算了,你还是自己看吧。”
赵知返好奇地打开箱子,映入眼帘的就是那箱“不忍直视”的照片。 “这是哪里来到小贼竟然双手奉上犯罪‘证据’。”可随着他往下看,渐渐觉得事情不对,当他在上面看到龙湖茶馆的招牌后,彻底明了。原来这不是什么小贼送来显摆自己的“战绩”,而是“热心市民”闻先生上赶着给警方送线索来了。
“这次送来的地址和送日记那次是一个?”
“不是一个地址,但是两处距离很近。”
赵知返迅速收好证物,叫来相关侦查人员、技术人员一起鉴定照片真伪以及上面显示的地址。
“箱子的最后一层还有一个暗格。”赵知返告诉已经将箱子掏空了的陈小娜。
陈小娜惊奇地说: “真的哎,老大你可真厉害,这么隐秘你都能发现。”
“行了,别废话,抓紧进行进鉴定。”赵知返能肯定,这些就是闻朝送来的东西,只是不知道他到底从哪里淘到这些与案件相关的证物,甚至比警方了解的还多。
刚才的箱底暗格,如果不是他们细心,也许就被遗漏了。而里面的东西显然有被动过的痕迹,闻朝早就知道了其中的秘密,却还将木板安装回去,他甚至可以想到,闻朝把他卸下的木板装回箱子时,脸上里一定挂着“不怀好意”的笑。
“这些究竟是谁拍的,这么缺德。等抓到这个人以后一定要让给他看看什么叫‘社会险恶’!”陈小娜看着第一层的照片忿忿不平道。
“你看这几张和你之前从徐良语那个小孩家里拿到的照片是不是很像?”赵知返一边说,一边把第二层的几张照片递给陈小娜和技术鉴定科的几位警员。
她将之前收来的照片放在另一边作为对照。 “感觉是有点儿像诶,但是只是感觉,具体说不上来。”陈小娜虽然对拍照这方面毫不精通,但她这样拍个自拍如果没有滤镜都能挂到门上的门神的人,也能看得出二者的相似之处。
几位鉴定科的专家发话了, “的确是出于一人的手笔。你们看,如果把每个照片分割成‘3*3’的格式,然后再看就清晰了。”技术专家说道, “可以发现,这个人的拍照习惯是将主体部分放在左侧第一个交点处,这是典型的‘三分构图法’。不过,也不能完全排除巧合的情况。”
“这么说,这些照片可能都是徐良语拍的?没想到小孩嘴上说着冠冕堂皇的话,还什么开设网站,丰富生活,就这样丰富?小小年纪还偷拍人家裙底!”陈小娜怒其不争。
“不一定是这样,”赵知返开口说话了, “也许这些都不是他拍的。真正的拍摄者另有其人。”
如果真相是这样的,看来之前从徐良语那里得来的供词就得统统推翻。只不过,假设这种可能具有真实性,那么疑点就出来了,徐良语为什么向警方撒谎,他说这一切的目的是什么,他对何东颜的指控是否为真,以及,这些话究竟是他自己说的,还是有人在背后指点他。
“要不要再去问问徐良语?”
“先不用了,先别打草惊蛇。”赵知返拿起来自第二层的照片,犹疑地问, “能不能通过这些照片找到具体的位置?” 按照他对闻朝的了解,如果他肯把证物送来,那就说明了他一定弄清楚了其中的关窍,也许他正在去的路上。
正在赶往夜店路上的闻朝自然不会知道有人对他“牵牵念念”。
他是如何知道夜店的确切位置呢?原来是将照片中显示的灯具传输到智脑中,并且联系各大知名灯具厂商,以装修歌舞厅为由,要求厂商配备同款灯具。
终于在联系到第五个商家时,闻朝从令人眼花缭乱的装备中找出了他的“真命之灯”。经验丰富的负责人告诉他,他们曾经为宁朗州的一家夜店安装过这款灯光设备,而且那家店的老板还对他们的工作十分满意,亲自给他们打了五星呢……闻朝从负责人急切渴求的语气中听出了他们对完成销售额的势在必行,如果不是闻朝急着从他们口中打探消息,他作为同样的悲催打工人,也许可以和负责人多聊一会儿,就当安慰他“幼小的心灵”。
最终他得知,这家店名叫“东风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