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晗一行人穿过城门,马蹄声嘚嘚,扬起一路尘土,打破了城内的宁静。
进城后,她将张秉和安排在了平日里接待外官的别院。
“张大人此行辛苦了,这一路舟车劳顿,想必也累了。先在此处好好休息,养足精神,明日一早与我一同上朝,面见圣上。” 清晗翻身下马,微微颔首,语气中带着恰到好处的客气,
张秉和躬身行礼:“多谢李将军一路上的庇佑,若非将军,下官怕是早已命丧黄泉。”
清晗摆了摆手:“张大人言重了。护送你回程是我的职责。不必挂在心上。”
她转身看向马车内的两个孩子,眼神柔和了几分:“至于素瑶和素寒,我想将他们接到我府上。一来方便照看,二来也安全些。”
张秉和随即点头:“还是李将军思虑周全。这两个孩子跟着我,确实吃了不少苦。既然将军如此关怀,那我就放心了。”
清晗不再多言,示意侍卫护送张秉和入内。自己则带着两个孩子上了另一辆马车。
车轮转动时,她听见素寒小声问:“将军,我们真的能住在您府上吗?”
“怎么,不愿意?”清晗挑眉看着他,嘴角勾起一抹浅笑。
“不是!”素寒连忙摆手。
“只是……”他看了眼身旁的姐姐,“我们会不会给将军添麻烦?”
清晗笑了,目光却透过车帘望向远处:“放心,我府上冷清得很,正缺些热闹。”
第二天早晨,天还未全亮。
清晗已抵达驿馆,朝服在晨风中微微飘动,显得英姿飒爽。
张秉和早已候在门前,换上了崭新的官服。
……
皇宫正门前,宁萧泽早已在门前等候,他身着一袭紫色朝服,头戴金冠,面容冷峻,透着与生俱来的威严。
他的目光在清晗身上停留片刻,随即转向张秉和:“张大人,一路辛苦了。”
张秉和连忙下跪,神色恭敬:“下官惶恐,让殿下久候。”
宁萧泽抬手示意他起身,目光却始终未离开清晗:“听闻路上遇到些麻烦?”
“回太子殿下,确有宵小作乱。”清晗抱拳行礼,“不过都已处置妥当。”
众人穿过长长的回廊。朝中几位大臣已在大殿门口等候多时,见宁萧泽一行人到来,纷纷行礼问候。
朝会之上,气氛庄重。
清晗站在殿前,微微躬身,恭敬地呈递上奏折:“启奏陛下,臣奉太子殿下手谕,调查清澜县水患一事。经仔细核查,已查实知府李知年贪污受贿之罪。此外,臣还发现,年初凤州河道改道之事,李知年同样参与其中,存在收受贿赂、以次充好等恶劣情况,相关账本、钱物等证据均已记录在册。”
老皇帝听后,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李将军,你为国为民,不辞辛劳,查清这些贪腐行径,实乃朝廷之福,朕心甚慰。只是,这贪污受贿之事竟牵连如此之广,不知朝中其他官员是否也有所涉及?”
清晗随即跪下:“启禀陛下,目前尚未找到确凿证据证明。不过,臣一定会继续追查。”
老皇帝微微颔首:“你办事朕放心。此事关乎朝廷根基,百姓福祉,一定要彻查到底。”
清晗声音坚定:“臣遵旨,定不负陛下所托。”
随后,张秉和也上前呈递了自己的奏折:“启奏陛下,臣已调查清楚水患的来龙去脉,记录了朝廷下发的赈灾物资及使用情况。请陛下过目。”
韩公公接过张秉和的奏折,递交给老皇帝。
老皇帝看完后,目光中透着欣慰:“张大人,你的忧民之心,朕颇为赞赏。百姓是国家的根本,你为清澜县所做的一切朕已知晓。从即日起,张秉和接任知府一职,望你能造福一方百姓。”
张秉和郑重地跪下接旨:“谢陛下隆恩,臣谨遵圣旨,定当竭尽所能,为百姓着想,不负陛下所望。”
朝会结束后,张秉和与清晗一同往外走。
张秉和似乎有话要说,却又犹豫不决。
清晗察觉到他的纠结,面带微笑:“张大人,有什么事尽管说,不必客气。”
张秉和犹豫片刻,终于开口:“李将军,其实,我还有一件事想求你帮忙。”
清晗看着张秉和,示意他继续说。
张秉和感激地看着清晗:“下官离开已有些日子,如今即将回去上任,清澜县的情况很复杂,需要重新整理。可能无法继续照顾素瑶和素寒,所以……”
他话未说完,脸上满是愧疚与无奈。
清晗接过他的话:“你的难处我明白。那两个孩子我也十分喜欢,不如就让他们先在我府上住下,我会照顾好他们。张大人不必太过担忧。”
张秉和听后,心中大石总算落地,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这段时间承蒙李将军的帮助,在下没齿难忘。”
清晗神色淡然:“张大人不必如此客气,你为官清正,一心为民,我敬重还来不及,能帮到你,也是我的荣幸。”
张秉和平复了下心情:“在下还有许多事务需要处理,就不再多言了。日后若有需要,在下定当全力以赴,以报将军之恩。”
清晗点点头,目送着张秉和渐行渐远的身影,心中五味杂陈。
希望他可以保持这份对百姓的赤诚之心,为民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