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轻跳在铺开的纸上,尖尖的喙轻啄着搁置一旁的毛笔。
黑豆般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走近的身影。
来人轻手轻脚地解下绑在鸽子腿上的竹筒。
顺手抚摸了一下鸽子。
然后转身对坐在桌边的人说道:“看来,周大人那边的情况似乎有些棘手,鸽子下雨还飞这么远,实在少见。”
宁萧泽问:“信上说了什么?”
宁逸泽很快就看完了拆开的信,将信件递给了桌边的人:“你看看吧,感觉情况不太妙。”
宁萧泽接过,看完信神色微动,取过一旁的铜盘。
将信在蜡烛上点燃。火光跳跃,信纸化为灰烬掉落在铜盘里。
宁萧泽看着升起又逐渐散去的烟雾,沉声开口:“秋澜县的情况,确实不容乐观。”
宁萧泽沉思片刻,唤来无声低声吩咐:“让清晗带着我的手谕,速去支援。你务必确保他们安全。”
无声领命,身影迅速消失在门外。
“地方知府真的敢这么做?那岂不是……”宁逸泽目光转向他,话语中带着难以置信。
随后宁萧泽正色地看着宁逸泽:“五弟,你派人暗中支援他们。”
宁逸泽回应道:“大哥放心,此事关乎重大,我会谨慎处理。”
宁萧泽点点头,眼中流露出赞许:“你行事一向稳妥,我自然放心。”
宁逸泽起身:“那臣弟先行告退,去安排相关事宜。”说完,转身离开了房间。
县衙内,知府李知年坐在案前,眉头紧锁。
眼前摆放着一封密信。信中的内容让他的脸色更加阴沉。
“这么快就行动了,看来,我们需得加快步伐啊。”李知年低声自语,眼中闪过狠厉的目光。
他走到窗边,目光穿过窗棂,凝视着窗外。
“大人,有何吩咐。”黑衣人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李知年的身后,声音低沉冰冷。
李知年没有回头,他的目光依旧锁定在窗外的黑暗中。
“按计划行事。”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记住,不能留下任何痕迹。”
黑衣人点了点头,再次融入了夜色,仿佛从未出现过。
转身回到桌前,桌上的烛光摇曳,映照出他脸上的阴晴不定。
与此同时,一队骑兵在夜色中疾驰,他们的影子在地面上拉得很长,马蹄声在风中回荡。
为首的李清晗神色凝重,目不斜视,紧握着宁萧泽的手谕,快马加鞭地赶往秋澜县。
第二天清晨,周大人本打算前往县衙拜访张秉和,了解灾情的最新进展。
然而,他刚走出客栈,便发现灾民们正络绎不绝地涌向一个方向。
他站在不远处观察着:“这是有人在施粥吗?”
然而这个场景却引起了徐达的警觉。他觉得在这个时间地点,这种突然出现的施粥显得颇为可疑。
他低声提醒:“周大人,小心为上。”
众人沿着小巷往前走。
雨淅淅沥沥地落下,给这座小城披上了一层薄纱。
一名老妇人颤颤巍巍地推着摊子,摊子被经过的人,不小心碰倒。
东西骨碌碌地滚了一地,老妇人也跌坐在泥泞中。
周大人身边的邓康迅速上前扶起老妇人,而周大人则帮她扶起倒了的摊子。
突然间,周大人瞥见老妇人往旁边一使眼色,他下意识地往后一退,顺势拉了一把邓康:“小心。”
邓康反应敏捷,抽出匕首,挡住了飞来的暗器。
只见刚才看似无所事事难民模样的三四个人,突然抽出刀,向周大人一行人冲来。
徐达拔剑挡在周大人面前,沉声质问:“你们究竟是谁派来的?”
“少废话。”其中一人突然挥刀向徐达砍去。
徐达将他们的攻击一一化解,
这些人似乎只是想吓唬一下他们,并没有下死手,便四散逃开了。
雨越下越大,一切痕迹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刚刚还人来人往的小巷,瞬间变得空旷而安静。
这座县城在雨声的衬托下,显得越发诡异和神秘。
“大人可有受伤?”邓康紧张地赶来询问。
“无碍,你可有受伤?”周大人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
“多谢大人记挂,不碍事。不过咱们还是赶紧避避雨吧,再淋下去,身子怕是要生病的。”邓康连忙回应。
徐达站在一旁,剑已归鞘,仍警惕扫视着四周。沉声道:“确实,我们得找个地方避雨。周大人,我派人去查查那群蒙面人的来历。”
“诸位若不嫌弃,可以去救济所休整片刻。”众人随着声音看去。
张秉和的身影在雨中显得有些单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