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等他自己想明白,你也别说太多,省得他以为你怎么了。”宋乔大概猜到是怎么回事,劝了一句。
姜宁点点头,说自己知道了。
宋乔是小河村里难得跟姜宁能说得了几句话,另一个是赵秋。
“三婶,我买十只好了,有笼子吗?他那个背篓,一会儿要装别的。”姜宁心里盘算了一会儿,决定要十只就够了。
到时候母鸡下蛋,要是受精成功,还能孵出小鸡。
“有,我给你们拿。”宋乔见他拿了只小鸡在手心里,一脸好奇又认真地看,笑容变得温和。
姜宁捧着自己选出来的小鸡,回头道:“长昀,你说十只够了吧?还要不要再买两只?”
卫长昀诧异地抬头,一时没反应过来。
“算了,我觉得够了。”姜宁低头,用手指逗逗小鸡,自己在那儿乐,“一共四十文,你记得给三婶。”
卫长昀点头,“嗯,数好了。”
姜宁看他掏钱的样子,心里还算满意。
其实他今天头脑一热,说出要一块整理家里东西后,心里也发虚。
倒不是担心自己昧了人家钱财,是他跟卫长昀实在不亲,满打满算也才见了几面,这么贸然,怕卫长昀多想。
出来买鸡苗、挖土豆,虽然是因为身体还没养好,怕拿不了,但也夹杂了一些试探。
万一卫长昀是个不爱干活、懒惰的主,那他岂不成了冤大头。
目前看来,卫长昀倒是跟第一印象符合。
不怎么说话,但做事算牢靠。
至少是个不添乱的人。
当然,除了擅自退学这事儿。
付了钱,拎着一笼小鸡,两人从王越、宋乔家离开,沿着一条道,去了地里。
村子里的水田都集中在河边,那样好引水浇灌。
旱地就没那么多讲究,分散在四处,不少人家还在后院自己开垦了片菜地,种些白菜、辣椒、萝卜和葱蒜,就图个方便。
土豆跟番薯一样,是最好种的作物之二。
不用怎么施肥、翻土,也能自己长一片,而且都生得不深,锄头轻轻一刨就能挖出来。
姜宁身体不好,挖两下就气喘吁吁的。
“你去旁边歇着,我一个人挖也够了。”卫长昀指了下背篓旁边,“正好嫂、嫂嫂可以把这些装背篓里。”
姜宁一张脸,累得通红,鼻尖还挂了一层薄汗。
半点不推辞,一屁股坐在草堆上,拿手扇着风,眼睛一转,问:“你是不是有些别扭?”
卫长昀出来时换了身衣服,乡下农人常穿的粗布短衫,却掩盖不了读过书的气质。
这会儿挽着袖子在哪干活,听到后,否认道:“没。”
“你要不习惯叫我大嫂、嫂嫂,跟小小他们一样叫我就行,宁哥总开得了口吧。”
姜宁才说完,嘴角就止不住上扬。
天知道他因为上学早,所以从小到大都是班里最小的,谁喊他都是姜宁、小姜宁,可没听过人喊宁哥。
除了抄他作业。
白捡一个跟班小弟,能不高兴么。
卫长昀停下锄头,弯腰捡起地上土豆,“没有别扭,只是尚未习惯。”
姜宁也不勉强,看了半篓土豆,估摸差不多了,拍手站起来,“回吧,再多放久了也变味,不如新鲜的好吃。”
卫长昀“嗯”了声,蹲下背起半篓土豆,又去拿竹笼。
姜宁惊讶盯着他背影,心想,眼里有活真不错啊。
回去的路上,碰见了刚从地里回来的赵秋。
赵秋一见姜宁,立即上前问他有没有事,那王栓有没有为难他,让他别放在心上。
“没事没事,你看我好好的。”姜宁搂着赵秋的肩膀,并行一路段,“秋哥儿,今天真谢谢你。”
赵秋忙摆手道:“我什么都没做,就是跑个腿。”
“你这报信可帮了大忙,不然二爷怎么来得那么快。”姜宁见赵秋挎着的篮子,又琢磨了天色,“一会儿你放了东西,晚些到我家来,给你好吃的。”
赵秋眼睛一亮,好奇道:“什么好吃的?”
姜宁瞥向前面的卫长昀,“麻辣土豆片跟狼牙土豆。”
没等赵秋反应,卫长昀听见后回了头,直直盯着姜宁看,绷着的唇角,怎么看怎么带点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