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看向沈冉又佩服道,“你身体素质真好,额头到现在都没怎么出汗。”
她们这一小队已经徒步快到半山腰了,沈冉白净额头还不见一滴汗迹。
沈冉笑笑,不可置否。
她穿越来到魔法世界就很有危机感,再加上母亲沈颜是现在道家唯一的传承人,她从小央求沈颜女士教了她不少道家身法,身体素质比普通人要好上不少。
之前全球旅行一个人去过不少地方,更锻炼了她的体魄。所以现在的雪地徒步上长白山,对她来说,还真不算是什么难事。
那女生见她只是礼貌地回答,面上一片淡然,看不出什么情绪。只好冲沈冉笑笑,不再跟沈冉搭话了。
几个女生说说笑笑,队伍又恢复到之前的欢快气氛。
沈冉见队伍注意力已经不在她身上,慢慢降低速度走到队尾,趁众人都在拐弯处交替攀爬使,给自己施了个幻身咒。
身影渐渐和周围的白雪融为一体,她快速掠过围栏,向着不对外开放的长白山游客禁区深入。
沈冉在山林间穿梭的速度很快,已经不是之前徒步的慢行。
她注意力高度集中观察着周围的环境,静谧无人的皑皑白雪下,只有她飞快掠过雪地的簌簌声。
她用魔杖点点背包,莫名材质的背包很快变形成一个挎包样式的布袋。她斜挎着布袋,翻出放在里面的日记本。
之所以现在来到长白山,全是因为这本古代的日记本。
沈冉可以说看过这本日记本无数遍,母亲沈颜对于祖师爷的探险日记不感冒,从小到大只有沈冉对这些神鬼莫测的东西感兴趣。
她之前到中国也不完全是因为这里是她穿越前的故乡,更多是因为这本日记本。
沈冉抚摸着日记本表面,在零下20多度的雪天触感也温润如玉,很是奇怪。
她熟练地翻到最后一页,脑中回想起那天出现的怪事。
她可以说对日记本里面的内容倒背如流。最后一页,在她之前的记忆里,她记得很清楚,就是一张空白页。
可是那天沈冉用魔杖施法时,不小心把魔力附着到了上面。清理时才发现最后一页的空白居然又有字了!
紧接着,沈冉发现,这最后一页祖师爷讲述的,正是一个他直到死去都未解开的谜题。
沈冉祖师爷百年前乃是中国道家领班人,他平生酷爱游历探险,志在走遍天下山水,探遍天下奇事。
机缘巧合游历来到东北长白山后,他发现这里东南方位竟有特殊的道法附着在地下深处。
可他至死也没弄清这股力量到底来自何处,又是为何出现在长白山天池下。
未免误导后人,只好将秘密封在最后一页,等待有缘的后辈发现。
没成想,沈颜女士对探险毫无兴趣,倒让女儿沈冉发现了其中的秘密。日记本里写得神秘诡谲,这是祖师爷口吻里极少见的。
据沈颜女士说,祖师爷本人是个有些高傲的小老头,一听他人吹嘘,小胡子都能翘上天去。
所以最后一页里他对这个地方的神秘极尽语言描写,说这可能会是道法形成的溯源。沈冉就对这地方升起了兴趣。
想到这里,沈冉放缓脚步,一边观察周围的环境,一边和笔记本最后一页的线索对比。
就这样走了大约两个多小时,都快能看清山顶了,沈冉才隐约找到方位。
这是一处不大的石台,地面上覆盖住了一层厚厚的雪,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要不是沈冉拿着日记本仔细对比,还真发现不了这里。
沈冉环顾四周,掏出魔杖暗自警惕,这才走上石台。这里静谧无声,只有一个造型奇特的青色石碑立在石台之上。
“Scourgify(清洁一新)。”
沈冉隔空点点石碑,上面积着的几层厚厚的白雪瞬间消失不见。她凑近定睛一看,这石碑上竟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
“这不符合常理。“沈冉纳闷,一般这种奇怪的地方出现石碑、石台,都会有些许刻字和壁画,但这里竟什么都没有。
沈冉不免有些疑惑,伸手触摸石碑,想看看是不是有什么东西被自己忽略了。
“这竟是一块青铜!“沈冉直到触手才发现不对。
这石碑远看平平无奇,但此刻斑驳的青色在长白山日光照耀下竟泛起了光亮的色泽。
这是很典型的青铜器的特征。她刚刚离得远看,还以为那青色都是成年累月的苔藓。
沈冉脑子蒙了一瞬,这块石碑可有近三米高,宽也有一米多长。若真全是青铜,岂不是比河南安阳出土的司母戊鼎还要珍贵?!
可这怎么可能?
这石碑矗立在这长白山不说有几百年,但几十年肯定是有的。
依着日记本里祖师爷的话,他上次百年前来时这石碑就已经在这里了。所以,这几十年来,护林员一直都没发现它?
沈冉下意识否决这个答案,不可能。体型这么大的一块石头都能引起注意,更别提还是青铜器,只要稍微细心的人就能发现。
那么,沈冉低下头,或许就是这里的特殊能量场在作怪了?
它在挑选来到这里的人?
她想起刚刚一路过来的发现,越往这个方位走,越看不到飞禽鸟类的痕迹。这很不正常,即使是冬季动物冬眠,可天空绝对不会一只鸟都不飞过。
可这里……远离人烟,人迹罕至,连护林员都没发现这里的奇异之处。
沈冉目光投向面前的石碑,“难道是你在挑选我进来?”
她再次伸出手,细细地触摸眼前的青铜碑,想找出石碑上的不同。然而她没发现,自己左手触及石碑的戒指突然发出微弱的红光。
下一刻,空气微动,站在石台上的女孩消失在原地,只剩下一片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