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恋上你中文 > 伪装学生 > 第87章 第 87 章

第87章 第 87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九月,办了很多琐碎的事:缴第三年的学费、续签租房合同、续南京号码的手机套餐……

不管是学习生活还是在南京生活的日子,当余额不足一年时,我偶尔会有种提前进入倒计时的伤感。

尤其是即将告别正式告别校园,9月对我来说再也不是开学季,就会觉得迷茫又无奈;但也不尽然。

八月底,在学校办完事,打车去地铁站。

上了车后,司机师傅问,你们学校已经开学了?

我说,是的。

说完后,才想到不对啊,我根本不知道学校有没有开学,只知道老师们开始上班了。

咱这学上的,除了缴学费时有一点实感,实际上学校和校园生活跟我一点关系也没有。

这样想一想后,挥别学生的身份,也就是个名义上的事。

9月18日

出门前,一定有三个步骤:背上小挎包、拎几袋垃圾、检查钥匙带了没。

刚出小区,我就瞥见我要乘坐的那路公交擦肩而过,心里暗叫不好,但是真坐上也不好。

昨天就因为去早了,而被困在办公室门口。

喜报:我已经在法院上班三周了!

【我的专业跟法学/法律无关,来这边实习是因为一个小小的契机。】

这就意味着,刚入单位那种什么情况都不了解、略感焦虑的局面被打破了。

我上班前最焦虑反而不是工作内容,而是办公室的人际关系。

作为一个小实习生,虽说只是短暂地停留,但也不是很想跟一大群人社交,要是遇到牙尖的同事,更是恼火。

幸运的是!我们办公室就两个人,一个法官,一个书记员。

一周以来,感觉这两个女人还是蛮好相处的。

本来嘛,我就是来帮忙的,又是义务工。

想对我颐指气使?那肯定说不过去。

我可以随时玩消失嘛……不,并不会,只是这样想想,当工作异常枯燥的时候。

作为成年人,既然已经决定来干活了,就踏踏实实在这儿待着呗。

法院的工作氛围不错,同事之间一团和气,经常看见隔壁办公室的过来请教法官他们的案子;法官和当事人之间……一团烦躁,这一点就不多说了。

法官老家是隔壁一个特别卷的省份,书记员问我:你不觉得我老板长得很有巩俐那种北方大女人的气质吗?

我疑惑:你老板是哪个?

书记员:就是法官,我们都叫她x审(姓+审判官)。

我觉得蛮好玩的:我看学医的朋友喜欢称呼自己的导师为老板,没想到你们也是这样。

书记员:我感觉叫老板比较亲切点。

我心想:有吗?

关于法官的长相问题,我觉得有一个词跟她高度适配:清丽。

甚至不需要用其他的形容词堆叠描述。

她很像十几年前电视剧里的美女们,从长相到穿着打扮。

好多次我都想当着法官的面,这么夸她,但每次话到嘴边我都咽了下去——万一她觉得我这是在委婉地说她土、长得过时,那不就弄巧成拙了……

我的“工位”是临时收出来的。背靠着门,同时侧身面对着法官和书记,真是一个腹背受敌的好座位……

早上起来后,我会给自己泡了一杯牛奶,兑上几克咖啡粉,当作一杯简易的拿铁。

咖啡对我来说,逐渐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喝完没觉得有多精神,但是不喝的话,立马现原型,不停地打哈欠,精神萎靡。

今天出门太匆忙,忘记冲一杯了……

再加上我这段时间,总是报复性熬夜,所以趁老板和书记开庭去了,我直接趴在办公桌上,准备睡一会儿。

感谢老板出去开庭时,总是会把办公室的门关上,不然走廊上人来人往,真的不好意思这么开摆。

可是今天太倒霉了,上午的电话就没断过。

办公室有两部电话,老板一个,书记一个。电话铃声不同,但同样刺耳。

遇到一个傻叉,契而不舍地打电话。老板的打不通,就打书记的,书记的打不通,再回拨老板的。

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他打给两部电话的间隙不超过三秒钟……

电话的铃声尖利、刺耳,是古早风味的那种响铃,听得人很烦躁。

然而,上班第一天,老板就嘱咐我,电话不要接。

这就可怜了我那脆弱的神经……

上午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我收拾了下桌面,直奔食堂。

第一次去法院的食堂吃饭时,有被虐到:每道菜都被食堂阿姨盛在一个小碟子里,分量很少,去的第一天也没看到我爱吃的菜,平时很少吃的鸭血,那天成为了我唯一的下饭菜。米饭的量也很少,放在台面上的每一碗饭都是浅浅一小碗,更让人惊呼的是,无论男女,取米饭时,全无异议。不仅如此,居然还有些人让阿姨倒一些回去,免得吃不下浪费了。

我心说,法院的员工,胃口都这么差的吗?

刚开始,我会让阿姨帮我添一点米饭,可是渐渐地,我也适应了“标准量”。如果添饭的话,午休起来时,总感觉肚子胀胀的、不舒服,但是多吃菜、少吃饭,就不会这样。

跟书记员和她的“书记员饭搭子们”一起连吃两天后,我就自动告别了这个小圈子——我没有跟她打一声招呼,她也没有问我。对此我想解释一下,不是我没礼貌,而是这件事就好比微信要删人,还提前跟人家说一下“我即将把你删了哦”一样,怪怪地。

书记员有他们的小圈子,就跟法官也有法官圈子一样,我不勉强自己去多接触。因为我没有左右逢缘的圆滑个性,在日常社交中,只会尽可能找一个自己舒适的方式。——这样也好也不好,仁者见仁吧。

以前我看到一本书里说,内向、不合群且不去改变自己的人,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根基,才有底气任由自己不去迎合这个社会。

我觉得说得有道理,说不定走到山穷水尽时,我也是一个社交达人呢;当然,不否认这个世界上有许多自身条件好,又生性豁达开朗的人。

9月19日

最近看了一点写作相关的书,上面说,要养成写作的习惯,就在于从每天写一点东西开始,比如坚持写日志,“如果你天亮时知道自己在天黑前必须写多少字,那么你一整天都会有意无意地想着如何用文字记录你一天的生活,不管看见什么,你都试图找到合适的词藻去描绘。”

每天都写作,对于我来说还是很困难的。

尽管下班后,我天天都坐在电脑前,打开word文档,尝试着写点什么,但因为状态不佳,没有想法,三次中大概有两次都失败离场,躺回了床上。

不过,我引用书中的这句话,并不是想说每天都写作是如何的重要,而是想阐述一点我对文字记录的想法。

比如为了使得日记的内容充实一点,特别是2024.6之前的日记,比较追求当天的实效性,但是之后的日记更倾向于写“小的主题”,会把自己觉得有趣、可讨的事尽可能多地移植到这三天中;也会逼自己多留意这几天生活中发生的事,甚至大自然的变化——未必每次都能成功产出、在文字中有体现,但最起码有往这个方向努力的心;还会在睡前不自觉地头脑风暴,然后掏出手机备忘录,记下几行字,甭管之后能不能用上,先写下来再说,但是目前我有点随性,忘了就忘了,要是真的觉得有意思,我肯定会回忆起来的——我是这么安慰自己的。因为有些小点子,就算及时记下来了,可等到动笔时,又过了一段时间,那个时候再看,要么就是觉得没有写的必要——人的想法随时都在变,要么就是不知道该如何串联进当下正在写的内容中。

平时因逃避心理作祟,没去干的事,也会在这几天去落实,比如今天我联系了几个许久未曾谋面,线上也无交流,仅剩下朋友圈点赞之交的同班同学们。

我已经四个多月没有联系导师了,幸运的是,他也没有找我。

研一、研二时,他有时喜欢突然来个语音电话,有时我没有及时看到,再给他回过去时,总是就【你为什么会晚接几分钟电话】这个议题,揶揄我很久。

但真的很长时间不联系后,我又有点害怕,怕他憋个大的。

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加有种在享受“偷来的幸福”的感觉,梦幻,不踏实。

为了打(持)破(续)这个美好的幻境,我先给同门发消息,问了她们最近写论文的情况以及有没有跟导师联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