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恋上你中文 > 伪装学生 > 第52章 第 52 章

第52章 第 52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我还想在床头当一个小小的垃圾桶,我爸也不让放,并提醒我,吐痰一定要用纸包着扔进垃圾桶,不要直接吐。

而且那一年,他反复跟我说,走路看地面,记得留意脚下的井盖。

他是真的很不放心我——一个在来大学的路上,还唱着“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的准大学生。

当晚,我父母回宾馆了,我住进了学校宿舍。和室友寒暄过后,就没有话说了,我不是个擅长暖场的人,也不想充当这类人。

现在回想到住宿四年来,跟室友们的摩擦与小美好,只想大声感慨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

我窝在一个床帘还没装上的小木床上,没有有一点点私密性可言,等灯关了后,想到即将与家人们相隔千里,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学习、生活四年,我被自己感动哭了……

初来乍到的隐隐开心、激动,被黑夜掩埋;即将到来的新生活,让我十分焦虑。

大学军训如约而至,学校为了节省开支,没有从外面请兵哥哥,而是培养大二、大三的学长学姐们作为我们的教官。因此我们学校还专门有个组织,记不得名称了,反正听起来牛逼哄哄的。

我在军训期间被虐惨后,也曾事后报名,想要加入这支队伍,但面试时,无情被刷。

学校痛失一名踢正步东倒西歪的教官。

我的教官很起范儿,非常的严格,是个全身充满力量的小个子女生,后来我得知这个妹子学习成绩优异,生活中也很自律。

难怪当年唬住了我们众人。

不管多少年过去,我会记得这一幕:爸爸牵着我的手,从学校的侧门往学校里面走。下坡路走起来,步伐轻快、毫不费力。一路上我好像在吹牛,反正自从到外省上学后,我就自称自己是个走南闯北的人。爸爸边走边交代我一些事,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嘛。

我说:为啥你能干嘛干嘛,我却不行呢?

爸爸耐心地说:因为我是成年人。

我想说我也是啊,但是心算了一下,我还有一个多月才成年,就又把话咽回去了。

小孩总想证明自己长大了,就像当时我多么希望自己是个成年人,可以大声地反驳回去。

现在的我,成年多年,反而一点也不想当成年人了。

不可否认,我常常在此书中表示我对父母一些不满的地方,但始终没有专门开一章细谈我的父母(尽管曾透露过这种想法)。

对于至亲,他们不完美的地方,让我白纸黑字一条条列出来,我确实做不到,感觉一点温情都没有了,而且我不可能在世上找出第三个这么爱我的人了;我最多只会复述、还原一下当跟父母相处时,内耗、不舒服的点,不涉及自己太多的主观评判。

人性复杂且众口铄金,就不在公共平台扩散思维了。

所以涉及需要深思的内核,以及孩子气的抱怨,我大概只能设为“仅私人可见”了。

其实,我爸是个自带水军的男人。

我跟爸爸的相处,只要有第三人在,那个人总是会感叹“你看,你爸对你多好啊”!

这样的话,我在父母的同龄人嘴中听过,爷爷奶奶辈的嘴里听过,甚至在我的同学们嘴里也听过不少。后期,我外婆生病变得异常迷糊后,仍然不忘反复跟我说,你爸爸对你真的太好了。

我很想拆台地说,你们所见的只是我跟我爸相处的小片段,为什么仅仅是几个小时,或者一瞬间的事,就能产出这么笃定的判断。

大学四年,可比高中三年过得快,日子过得很舒服,课业压力很轻松。

当在屏幕上,敲击出“舒服”这两个词时,我自己都有点愣住了——万万没想到,几年后,我会这么描述我的大学生活。

上大学期间,我可是天天想回家、回家后就闹着辍学的人,我妈现在都拿“辍学”这个梗笑话我。

学校位置太偏,点不到外卖,出去玩也不算方便,去哪里都得先公交再城际高铁再地铁,很折腾,懒人选择宅着,大学第一学期快结束时,我才去了一趟春熙路、太古里。

因此,可以无奖竞猜一下我平时出去玩的频率。

2022年的夏天,家人开车送我来南京,车里大包小包塞了满满一车的东西。

房子在暑假的时候就租好了,也请保洁打扫过,我们只要做好一些基础的擦洗工作、铺上铺盖、把带来的东西归置好、没有买的日常用品去门口的苏果大采购一下。

做完这些,这个出租屋就算可以正式入住了。

家人陪我住了快一周就回老家了,之后的独居生活,本书没少讲,就不赘述了。

不过有一点,我想提醒一下年轻的朋友们,独居生活轻易不要体验,真的太上头、太美好了,你不会找到第二个跟你这么合得来的人,除了你自己。

研一上学期和疫情相伴,学校经常封校,我有时走在去学校的路上,能突然接到学校进不去的通知,然后悻悻背着书包无功而返。

明明学校近在咫尺,但只好回家上网课,也吃不到学校的饭菜,只能点外卖。

还记得那个时候,外卖小哥避如蛇蝎的表情和肢体动作。

十月底,一门专业课就结课了,跟大学不一样,很多课都是一上就是一学期,研一选的课很多只占一学期的一小段。而且所有的考核方式,都是课程论文。

刚写论文时,我真的什么都不会,本科毕业时我们的考核方式是要么论文,要么翻译实践,绝大多数都是选第二个,我也不例外。所以我上大学时,甚至都没碰过知网,得知这个网站,还得感谢翟天临博士的科普。

当时,手上还有别的事,但论文又不得不在规定的时间前提交,我在群里找到老师的微信,加上后,想说明自己的情况,推迟交论文。

还好当时又问了大群里一些同学的建议,我最终没这么做。

如今一年多过去了,那个新生群早就败落了,让我想起大学时的大群,从无论何时打开群消息都是999+到一两周都没有一个人说一句话。

沉寂是所有大群最后的归宿。

第一次写论文,我感觉自己就是网络乞丐,浏览了b站很多教程,也在微信上问了不少同学。

万事开头难,真别说,写完第一篇后,其他课程的论文虽然写时依然抓耳挠腮,但是流程和大框架明显有了把握,有种期末考老师给画了大纲的安全感。

好啦,研究生的日常生活,未完待续……

预祝我顺利毕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