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重温起了《战长沙》。
我有重温好剧的习惯,有一些剧会挑中间有趣的地方跳着看,极少有像《战长沙》这种,从头看到尾,不开倍速,中途哪怕是走开三十秒,也得按个暂停键。
我甚至记得每次重温时自己的境遇,共三次。
第一次看时,我还是个高中生。我记得当时看到湘湘和小满回到湘潭那里,两人是城里的小孩,回到乡下感觉一切都很新鲜有趣。那个时候家里甚至没装网,遇到特别想看的电视剧,我会去表哥家,让他帮我下到学习机上。记得那天我捧着学习机躺在床上,心中有些不快,想着,等会不用回学校上晚自习该多好……
第二次是失学待业阶段。第一次观看时好歹还有个“高中生”的社会角色,时过境迁,这次重温时,我是个大学毕业的“家里蹲”青年——在家全职考研的无业游民。心中郁郁、焦虑沮丧、茫然无力。时而觉得生活充满希望,时而又感觉糟糕透顶,两种极端的心情在反复横跳。每天枯坐在课桌前,看书、背书、做题,看着夜幕一点点降临,一天又这么过去了,心想这跟我之前畅想的这个年纪的生活,相去甚远。
第三次,也就是现在。生活不算好也不算坏。没有第一次看剧时,学校严格地管束;也不是第二阶段,没有组织,看似无比自由,没有束缚,实则如困兽般,正在勉力挣扎。现在的我,有幸走进了围城,在里面跌跌撞撞,努力找寻自己的研究方向。
如此看来,每次重温都是心情不太好的样子。但我敢肯定这只是个巧合。
每每看这部剧时,都是要下点决心的,而不是想看就打开,我想我是如此的。
因为知道故事讲的什么,知道每个人的结局……毫不夸张地说,自打开第一集起,我就在流泪——或是无声的,或是切切实实哭出声的。看这部剧到了只要我想,随时随地都能落泪的程度。
哎,战争的残酷,岂是只言片语可以说清的。这部剧的拍摄视角就很好,如果比作一篇论文选题的话,它将会是一篇“小问题、大意义”的优秀论文。
遇上这部好剧是个偶然。
剧播出的时候,完全不知道。2015年的暑假迷上了《花千骨》,当时比较喜欢霍建华,所以就把他的很多之前的剧翻出来看,《战长沙》就是其中一部。
说实话,本是冲着他去看的,但他的戏份并不多,看下来他出场的时间肯定比不过小满,甚至我怀疑可能连姐夫的时长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