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恋上你中文 > 伪装学生 > 第10章 第 10 章

第10章 第 10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过年前后,一直在看《飘》这本世界名著,断断续续花了一个多月,终于看完了。

可以上来说点什么了,近一年看过不少世界名著,我都没有产生过“出来走两步”——即写一点读后感的冲动,我更喜欢边读边在书上勾画,写一些实时的观后感。

这么说来,经我手的图书,都有些小凄惨,书页像一面白墙被熊孩子随意涂鸦。一本书通读下来,如同七八成新的二手书,还是那种因为有字迹,只能被买家随意压价的残次品。

同样,也不好意思给别人翻阅,因为里面的笔记太过随性,想到什么说什么,文字也是歪歪扭扭,栖息在白纸黑字间,相当不美观。

由于这本书跟我有着特殊的缘分,或者说一不小心伴着我的成长,所以我也想小小地特殊对待一下它,写一篇完整的读书笔记。

幼时,一家人住在一个小房子里,小小的卧室一角有矮书柜和本人小便的尿盆。

想不到吧,这两个巨不搭配的东西,居然是邻居。

我还是个小屁孩儿时,被我妈夹在怀里,帮忙如厕,我们蹲着的高度和矮柜齐平,视线所及,离我们最近的一本书,叫《乱世佳人》。

书的封面我至今记得,就是一张很经典的剧照——男主抱着女主,女主两条胳膊紧紧地环绕在男主的脖颈处,不小的身高差,使得女主像是嵌入在男主怀里,显得异常娇小可人,而两人四目对视时,眼中流露着戏谑与征服欲,没有太多深情——反正我是这么理解的——毕竟看完原著后,了解到剧情发展到此处:女主不爱男主;男主怕女主看出他爱她。

自从某日妈妈教我念了书名后,她就经常性地“考”我。

这有什么难的?总共就是四个再简单不过的字。

我从小就喜欢干重复不用动脑筋的事,所以每次都会高兴地大呼这四个字。

至于书的内容……我才不关心呢。

小学,有一段时间,跟着妈妈看了一些电影,尤记得,那个时候还有土豆网。

其中就有这部书改编的电影,看得懵懵懂懂,只记得影片中烽火连天,斯佳丽又漂亮又很凶的样子。

2020年我又看了一遍,印象中,女主那条由窗帘改造的绿色裙子,风华绝貌;以及最后那句著名的台词“明天又是另外一天”,我用这句话做了很久的微信个性签名。——看了小说后,发现她经常说这种话,她的底层逻辑是“我现在想不了这件事,等能承受住的时候在想办法吧,明天一定可以”。

去年,在微信读书上看到原著有七十多万字,顿时心生畏惧,不敢轻易打开这本书。只是默默加入书架,在阅读清单里排长队。

今年年初,我恢复了购买纸质书的兴趣,买了《飘》,作为风靡全球近两百年的世界名著,自然有很多版本。我没做过多研究,选了中央编译出版社的那本,看见“中央”莫名就觉得很心安……

大概是女作者加女译员(黄健人/译)的加持,整本书读起来非常细腻、隽永、丝滑,同时期看的一些外文作品,言语间,都在提醒我,这是一本翻译过来的书;而读这一本书时,却并不会,有种就是黄健人老师本人写的错觉。

可能她比较偏向于意译?

我不能肯定,说错了请见谅。

全书读完,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

我不知道怎么形容我对斯佳丽的喜欢与欣赏——她身上有一股野草春风吹又生的鲜活生命力,是一个处在任何艰难的环境中,都能坚强活下去,富有责任感、坦率、务实、真诚的女性,同时也有很多缺点,比如贪婪、冷漠、虚荣、肤浅……

但正是因为作者不追求完美的人设,不回避人性的本色,而得以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跃然纸上的女性。

书的开头的借塔尔顿家孪生兄弟的口,把斯佳丽的生活环境和主要邻居介绍了一遍。在十二橡树举行的烧烤宴,让所有人物齐齐出场,包括不速之客——男主白瑞德。

斯佳丽一直倾慕阿什礼,准备借这次宴会,成就一件“大事”,可没想到被白瑞德撞破。赌气之下,随便嫁给了一个大献殷勤的年轻男子。

命运的齿轮由此开始转动。第一面,白瑞德对斯佳丽有了深刻的印象,或者说男女之间的好感吧,而女主则是倍感羞耻——少女心事被陌生人知晓,而对方还是那么无礼——此人跟女主熟悉的南方男人一点也不一样。

起初,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没有太多的吸引力。因为临看书前,我又刷了一遍电影,书讲的什么内容,有大致的轮廓。而出于对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好奇和崇拜,鼓励着我一直看下去,不是书的内容真的攫住了我的阅读欲。

但是看到上册书的五分之一处时,我顿感脊背发凉,不禁抛下书,在小房子里暴走。

一向住着还算舒适的老破小,在那一瞬,盛不下我急剧膨胀的心。

原著就是原著,电影改编得再好,也不能做到等比例还原。

太多的细节,没办法在一个影片中全都体现,更不用说文字和影像各自的优势本就不同,不能混为一谈。

斯佳丽找到阿什礼后,照早就预想好的计划,跟他表明心意。

阿什礼先是说点漂亮的玩笑话糊弄过去,没成想,斯佳丽是认真的,她赤忱、滚烫的爱,作为一个不相关的旁观者,听了也会动容吧(男主除外)。阿什礼意识到这点后,收起玩味的心理,也开始认真地回应她的话。

当他说到“你还太年轻,不明白婚姻是怎么回事……”时,蓦地想起,五年前我的激情告白,跟斯佳丽一样莽撞,一样自以为是,而对方回应了我几乎一模一样的话。

阿什礼怎么拒绝斯佳丽的,我就是怎么被拒的。虽不至于是原话,但是想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唯一可喜的是,对方是单身,而阿什礼是准新郎。不过也没什么可喜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斯佳丽表白失败后的心理描写,也在一百多年后魂穿到我身上。

难道他也看过这本书?

但我觉得他的文学修养可能支撑不到阿什礼的这段话,我真想去问问,可想到答案不再重要,作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